無相寺方丈寺

雙溪流水玉磋磋,溪上叢林仄徑過。 霰雪眇冥當晝合,芙蓉蹙沓倚檐多。 朅來席影連芳沼,欲去鐘聲出暝蘿。 向日書堂今寂寞,碧峯迴首一高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無相寺:寺廟名,具體位置不詳。
  • 方丈:寺廟的主持或住持。
  • 崔光玉:明代詩人,具體生平不詳。
  • 雙溪:兩條溪流。
  • 流水玉磋磋:形容溪水清澈,聲音悅耳。
  • 叢林:密集的樹林。
  • 仄徑:狹窄的小路。
  • 霰雪:小冰粒,多在下雪前或下雪時出現。
  • 眇冥:昏暗不明。
  • 當晝合:在白天時合攏,指天色昏暗。
  • 芙蓉:荷花。
  • 蹙沓:聚集的樣子。
  • 倚檐多:靠在屋檐邊很多。
  • 朅來:來到。
  • 席影:指樹影。
  • 芳沼:美麗的池塘。
  • 欲去:即將離開。
  • 鐘聲:寺廟的鐘聲。
  • 暝蘿:昏暗中的藤蘿。
  • 書堂:讀書的地方。
  • 寂寞:冷清,無人打擾。
  • 碧峯:青翠的山峯。
  • 高歌:大聲歌唱。

翻譯

雙溪的流水清澈悅耳,玉磋磋作響,溪畔的叢林間,狹窄的小路蜿蜒而過。 霰雪飄灑,使得白晝變得昏暗不明,荷花聚集在屋檐邊,倚靠着顯得格外多。 來到這裏,樹影連綿至美麗的池塘,即將離去時,鐘聲從昏暗的藤蘿中傳出。 往日的讀書地方如今顯得冷清寂寞,回首望向青翠的山峯,我不禁高聲歌唱。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無相寺方丈寺的自然景色和寧靜氛圍。詩中,「雙溪流水玉磋磋」和「芙蓉蹙沓倚檐多」生動地描繪了溪水的清澈和荷花的繁盛,展現了自然的美麗。而「霰雪眇冥當晝合」則巧妙地描繪了天氣的變化,增添了一絲神祕感。後兩句「朅來席影連芳沼,欲去鐘聲出暝蘿」則通過對比來訪與離去時的不同感受,表達了詩人對這片寧靜之地的留戀。最後,「向日書堂今寂寞,碧峯迴首一高歌」則抒發了詩人對往昔的懷念和對自然美景的讚美,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

崔光玉

崔光玉,南海人。明神宗萬曆四年(一五七六)舉人。官通判。事見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七五。 ► 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