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賦得:古時文人作詩的一種形式,即按照指定的題目作詩。
- 寒山寺:位於江蘇省蘇州市,是一座歷史悠久的佛教寺廟。
- 楓橋:位於寒山寺附近,因唐代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而著名。
- 西望:向西望去。
- 碧山微:遠處的山色顯得朦朧。
- 掩扉:關閉門戶。
- 行客:旅人。
- 塔中燈:寺廟塔內的燈光。
- 遠僧歸:遠行的僧人歸來。
- 漁村寂寂:漁村顯得非常寧靜。
- 孤煙近:孤獨的炊煙升起,意味着有人家。
- 官路蕭蕭:官道上的落葉聲。
- 衆葉稀:樹葉稀疏。
- 姑蘇城:即蘇州城。
- 烏啼時節:烏鴉啼叫的時候,常指秋天的黃昏。
- 送君違:送別你離去。
翻譯
站在楓橋上向西望去,遠處的山色朦朧,寒山寺對着寒江獨自關閉着門戶。船裏的鐘聲催促着旅人起身,塔中的燈光照亮了遠行歸來的僧人。漁村顯得非常寧靜,孤獨的炊煙升起,官道上的落葉聲稀疏。記得在姑蘇城外停泊時,正是烏鴉啼叫的時節,送別你離去。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寒山寺及其周圍的景色,通過「楓橋」、「碧山」、「寒江」等意象,營造出一種寧靜而略帶憂鬱的氛圍。詩中「船裏鍾催行客起,塔中燈照遠僧歸」巧妙地結合了聲音與光影,表達了離別的緊迫與歸途的溫馨。結尾的「烏啼時節送君違」則加深了離別的哀愁,整首詩情感細膩,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離別時刻的深刻感受。
註釋
- 楓橋:地名,在今江蘇蘇州,因橋邊有楓樹而得名。
- 碧山:青翠的山峯。
- 寺對寒江:寺廟面對着寒冷的江面。
- 獨掩扉:獨自關上廟門。
- 船裏鍾:指寺廟裏的鐘聲,用來喚醒行船的旅客。
- 塔中燈:寺廟塔樓中的燈火,照亮了歸來的僧人。
- 漁村:靠近江邊的村落,以捕魚爲生。
- 孤煙:孤單的炊煙,通常指遠處的漁船升起的煙霧。
- 官路:官道,指官府專用的道路。
- 衆葉稀:形容道路兩旁樹葉稀疏。
- 姑蘇城:古代吳國的都城,即現在的蘇州。
- 泊:停泊,船隻靠岸。
- 烏啼:烏鴉的叫聲,古人常以此寓意離別和哀愁。
- 違:告別,分離。
翻譯
從楓橋向西望去,青翠的山巒若隱若現,那座寺廟坐落在寒冷的江邊,獨自掩上了大門。寺廟裏的鐘聲催促着行舟的客人早早起身,塔樓上搖曳的燈光映照着遠方歸來的僧人。寂靜的漁村裏,孤獨的炊煙裊裊升起,官道上,落葉稀疏,顯得格外蕭瑟。請記住,在姑蘇城外的江邊,每當烏鴉啼叫的時候,那就是我們分別的時刻。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秋夜送別的圖景,詩人通過楓橋、寒江、寺廟、孤煙、官路等意象,營造出一種清冷而深情的氛圍。行船的鐘聲和歸僧的燈光,寓言着離別與歸宿,增添了詩意的層次。烏鴉的啼叫不僅是自然景觀的一部分,更是詩人情感的寄託,渲染了離別的傷感。整首詩語言質樸,情感深沉,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