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宿行營舟中二首

· 高啓
角聲未起大星低,夜靜寒營獨馬嘶。 樹葉蕭蕭霜後堞,河流汩汩露中堤。 一軍睡枕誰能穩,數裏歸舟自欲迷。 起望此時憂更切,邊烽不隔遠峯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角聲:古代軍中用來傳遞信號的號角聲。
  • 大星:指夜空中特別明亮的星星。
  • 寒營:寒冷的軍營。
  • 獨馬嘶:單獨的馬在嘶鳴。
  • 蕭蕭:形容風聲或樹葉聲。
  • 霜後堞:堞指城牆上的矮牆,霜後的城牆。
  • 汩汩:形容水流聲。
  • 露中堤:露水覆蓋的河堤。
  • 睡枕:枕頭,這裏指睡眠。
  • 歸舟:回家的船。
  • 憂更切:憂慮更加深切。
  • 邊烽:邊境的烽火,古代用來傳遞敵情的信號。
  • 遠峯西:遠處的山峯以西。

翻譯

號角聲還未響起,夜空中大星低垂,夜深人靜時,寒冷的軍營中只有一匹馬在嘶鳴。樹葉在風中蕭蕭作響,霜後的城牆顯得格外淒涼,河流在露水覆蓋的河堤旁汩汩流淌。整支軍隊在枕頭上難以安穩入睡,數里之外的歸舟似乎也迷失了方向。我起身望向遠方,心中的憂慮更加深切,因爲邊境的烽火併沒有被遠處的山峯所遮擋。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夜晚軍營的孤寂與憂慮。通過「角聲未起」、「大星低」、「獨馬嘶」等意象,營造出一種靜謐而緊張的氛圍。詩中「樹葉蕭蕭」、「河流汩汩」等自然聲音的描寫,增強了場景的真實感。結尾的「邊烽不隔遠峯西」則透露出詩人對國家邊疆安全的深切憂慮,體現了詩人的愛國情懷和對時局的關注。

高啓

高啓

漢族,江蘇蘇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在文學史上,與劉基、宋濂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又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爲“吳中四傑”,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傑”,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字季迪,號槎軒,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啓曾爲之作《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爲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 ► 9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