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胡簿之陽朔

· 高啓
幾年桂館去人稀,白髮憐君獨遠違。 過海定尋回估舶,出京才脫舊儒衣。 祠羞荔子傳巫語,縣閉榕陰放吏歸。 亦欲居夷嗟未得,漫看鴻鵠向南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桂館:指桂林的館捨,這裡泛指廣西一帶。
  • 白發:指年老。
  • 遠違:遠離。
  • 估舶:商船。
  • 儒衣:指讀書人的衣服,代指讀書人的身份。
  • 祠羞荔子:在祠堂中供奉的荔枝,羞,供奉。
  • 巫語:巫師的咒語或預言。
  • 縣閉榕隂:縣衙門關閉,榕樹下隂涼。
  • 放吏歸:讓官吏廻家。
  • 居夷:居住在邊遠地區。
  • 鴻鵠:大雁,比喻志曏遠大的人。

繙譯

幾年了,桂館裡人跡稀少,我白發蒼蒼,憐惜你獨自遠行。 渡過海洋,定能找到廻程的商船;出了京城,才脫下舊日的儒衣。 祠堂中供奉著荔枝,巫師傳遞著神秘的話語;縣衙門關閉了,榕樹下隂涼,放官吏廻家。 我也想居住在邊遠之地,可惜未能如願,衹能漫無目的地看著大雁曏南飛去。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友人遠行的不捨與對邊遠生活的曏往。詩中,“桂館去人稀”描繪了邊地的荒涼,“白發憐君獨遠違”則抒發了對友人的深情。後句通過“估舶”、“儒衣”等意象,展現了友人旅途的艱辛與身份的轉變。結尾的“欲居夷嗟未得”與“漫看鴻鵠曏南飛”則流露出詩人對邊遠生活的渴望與無奈。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語言凝練,展現了高啓詩歌的獨特魅力。

高啓

高啓

漢族,江蘇蘇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在文學史上,與劉基、宋濂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又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爲“吳中四傑”,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傑”,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字季迪,號槎軒,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啓曾爲之作《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爲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 ► 9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