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青四首

· 區益
驅車出里閭,行行步岡隴。 四顧何蕭條,但見丘與冢。 杳杳泉原間,一往如長夢。 前人不復作,後人更追送。 遺羹空墮淚,灑飯興長慟。 誰雲去者疏,來者實總總。 悠悠代謝理,天地元終共。 達人齊死生,不惑復何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驅車:駕車。
  • 里閭:村落,鄉里。
  • 岡隴:山岡。
  • 杳杳:深遠的樣子。
  • 泉原:指墳墓,古代墳墓常建於水源附近。
  • 追送:送葬。
  • 遺羹:指留下的食物,比喻對逝者的懷念。
  • 灑飯:撒飯,古代祭祀時的一種儀式。
  • 長慟:長時間的悲痛。
  • 總總:衆多。
  • 代謝:更替,變化。
  • 達人:通達事理的人。
  • 齊死生:看待生死如一。

翻譯

駕車離開鄉里,緩緩行走在山岡之上。環顧四周,只見一片蕭條,滿眼是丘陵和墳墓。在深遠的墳地之間行走,彷彿進入了一個漫長的夢境。前人已不再,只有後人繼續送葬。留下的食物只能讓人空流淚,撒飯祭祀時心中長久悲痛。誰說離去的人稀少,實際上後來的人絡繹不絕。世事悠悠,更替變化,天地間終究是共同的歸宿。通達事理的人看待生死如一,不受迷惑,又有什麼可恐懼的呢?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驅車出鄉,行走在山岡上的場景,表達了對生死的深刻思考。詩中「四顧何蕭條,但見丘與冢」描繪了荒涼的景象,而「杳杳泉原間,一往如長夢」則深化了生死的虛幻感。後文通過對「遺羹」和「灑飯」的描寫,抒發了對逝者的懷念與悲痛。最後,詩人以「達人齊死生」來表達對生死的超然態度,認爲通達事理的人能夠看透生死,不再受其迷惑和恐懼。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生死哲理的深刻洞察。

區益

明廣東高明人,字叔謙。少聰穎,博覽羣籍。嘉靖十九年舉人,授都昌縣知縣。能恤民禮士,約束吏胥嚴而失使者歡。改知泰順。募士擊倭寇取勝,以功遷慶遠府同知,補溫州府。後因忤當道,歸。有《阮溪草堂集》。 ► 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