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川莊登高高明

· 區益
衡門秋颯絕囂塵,三徑瀟瀟舊隱淪。 老去菊萸猶自媚,節臨兄弟轉相親。 插花欲滿參軍帽,灑酒慚非處士巾。 莫問明年誰更健,陶然一醉臥鬆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衡門:橫木爲門,指簡陋的房屋。
  • 秋颯:秋風的聲音。
  • 三徑:指家園,源自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的「三徑就荒,鬆菊猶存」。
  • 隱淪:隱居。
  • 菊萸:菊花和茱萸,常用於重陽節的裝飾。
  • 節臨:節日到來。
  • 插花:此處指在帽子上插花,是古時的一種風俗。
  • 參軍帽:古代官員的帽子,此處可能指插花的帽子。
  • 灑酒:倒酒,此處指飲酒。
  • 處士巾:隱士的頭巾,此處可能指自己不是真正的隱士。
  • 陶然:形容心情愉悅,忘我。
  • 鬆筠:松樹和竹子,常用來比喻堅貞的節操。

翻譯

簡陋的門前秋風颯颯,隔絕了塵世的喧囂,三條小徑通向舊時的隱居之地。 老來時,菊花和茱萸依舊美麗,節日到來,兄弟們更加親近。 想要在帽子上插滿花朵,卻慚愧自己不是真正的隱士。 不必問明年誰還能更健康,只需陶醉在這愉悅的一刻,一醉臥在松竹之間。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重陽節時詩人隱居生活的情景,表達了詩人對簡樸生活的嚮往和對親情的珍視。詩中「衡門秋颯」和「三徑瀟瀟」描繪了隱居環境的清幽,而「菊萸猶自媚」和「節臨兄弟轉相親」則展現了節日的溫馨和家庭的和諧。最後兩句「莫問明年誰更健,陶然一醉臥鬆筠」表達了詩人對當下的滿足和對未來的超然態度,體現了詩人豁達的人生觀。

區益

明廣東高明人,字叔謙。少聰穎,博覽羣籍。嘉靖十九年舉人,授都昌縣知縣。能恤民禮士,約束吏胥嚴而失使者歡。改知泰順。募士擊倭寇取勝,以功遷慶遠府同知,補溫州府。後因忤當道,歸。有《阮溪草堂集》。 ► 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