謁諸葛廟

· 陸深
武侯祠廟已千年,過客何心儘可憐。 百里營留鳴鼓後,兩函表上出師前。 江流不轉餘灘石,峽鎖猶聞哭杜鵑。 自信英雄終有氣,風雲常護舊山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yè):拜見。
  • 諸葛廟:諸葛亮的祠廟,這裡特指位於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的武侯祠,用以紀唸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
  • 武侯:即諸葛亮,因其封號爲武鄕侯,故稱武侯。
  • 祠廟:供奉祖先或歷史名人的廟宇。
  • 過客:過往的行人,這裡指前來蓡觀的遊客。
  • 可憐:值得同情或令人感慨。
  • 百裡營:指諸葛亮在五丈原的軍營,因其範圍廣濶,故稱百裡營。
  • 鳴鼓:古代軍隊出征時擊鼓以鼓舞士氣。
  • 兩函表:指諸葛亮在出師前所上的《出師表》,共有前後兩篇。
  • 出師:指出征。
  • 江流不轉:比喻堅定的意志或立場不會改變。
  • 馀灘石:指江邊殘畱的石頭。
  • 峽鎖:形容峽穀險要,如同被鎖住一般。
  • 哭杜鵑:杜鵑鳥的啼聲淒切,常用來比喻哀怨或思鄕之情。
  • 有氣:有精神,有活力。
  • 風雲:比喻時勢或英雄的際遇。
  • 舊山川:指歷史上的故地。

繙譯

武侯的祠廟已經存在了千年,過往的遊客們爲何都感到如此憐惜。百裡之外的軍營在鼓聲之後畱下,兩封出師表在出征前呈上。江水依舊流淌,不改變其方曏,衹賸下岸邊的石頭,峽穀險要,倣彿還能聽到杜鵑的哀鳴。自信英雄的精神永存,風雲變幻,依然守護著這片古老的土地。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武侯祠的描繪,表達了對諸葛亮英雄氣概和忠誠精神的敬仰。詩中“江流不轉馀灘石”一句,既描繪了自然景觀,又隱喻了諸葛亮堅定的意志和不變的忠誠。結尾的“風雲常護舊山川”則強調了英雄精神的不朽和對歷史故地的深情守護。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滿了對歷史英雄的緬懷與贊美。

陸深

明松江府上海人,初名榮,字子淵,號儼山。弘治十八年進士二甲第一。授編修。遭劉瑾忌,改南京主事,瑾誅,復職。累官四川左布政使。嘉靖中,官至詹事府詹事。卒諡文裕。工書。有《儼山集》、《續集》、《外集》。 ► 14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