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

道人不識憂,隤然罕所慮。 匈中有奇懷,常得山中助。 時乘酒半醺,或值睡初臥。 獨往恣幽尋,欣若有所遇。 有時深林行,穿徑忽失路。 有時湖上還,看雲忘所務。 凝目孤鳶歸,傾耳細泉注。 所造趣未極,邊陸任昏暮。 非關耽清娛,曾是秉遠慕。 閒心始造理,忙意多失步。 嗟爾行道人,迫迫焉所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隤然:頹然,形容心情放鬆,無所牽掛的樣子。
  • 匈中:胸中。
  • 奇懷:非凡的情懷。
  • 酒半醺:飲酒至微醺的狀態。
  • 欣若:欣喜若狂。
  • 所務:所要做的正事。
  • 凝目:凝視。
  • 非關:並非因爲。
  • 耽清娛:沉溺於清閒娛樂。
  • 秉遠慕:懷有遠大的嚮往。
  • 造理:領悟道理。
  • 迫迫:急迫。

翻譯

道人不知憂愁,頹然無所顧慮。 胸中懷有非凡情懷,常得山中自然之助。 有時飲酒至微醺,或值初醒之際。 獨自前往尋幽探勝,欣喜若狂彷彿有所遇見。 有時深入林中行走,穿行小徑忽然迷失方向。 有時從湖上歸來,看雲忘卻了正事。 凝視孤鳶歸巢,傾聽細泉流淌。 所尋之趣未盡,邊陸任由昏暮降臨。 並非因爲沉溺於清閒娛樂,而是懷有遠大的嚮往。 閒適之心始能領悟道理,忙碌之意常使人迷失方向。 唉,你們這些行路之人,急迫地奔向何方?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道人超然物外的生活態度和追求自然之趣的心境。詩中,「道人不識憂,隤然罕所慮」展現了道人無憂無慮、自在逍遙的生活狀態;「匈中有奇懷,常得山中助」則表達了道人胸中的非凡情懷和對自然的熱愛。通過描繪道人在山林、湖畔的悠閒生活,詩人傳達出一種遠離塵囂、迴歸自然的美好向往。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閒適生活的讚美和對忙碌世俗的反思。

高攀龍

高攀龍

明常州府無錫人,字雲從,改字存之,號景逸。萬曆十七年進士,授行人。以疏詆楊應宿,謫揭陽典史。遭親喪,家居三十年。天啓元年,進光祿少卿,疏劾閣臣方從哲,奪祿一年,改大理少卿。四年拜左都御史,揭崔呈秀貪贓穢行,爲閹黨痛恨,削籍歸。與顧憲成在無錫東林書院講學,海內士大夫稱高顧。時閹黨專政,東林黨人遭迫害。不久,崔呈秀復矯旨遣人往逮,攀龍投水死。有《高子遺書》。 ► 16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