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夜同諸兄弟侄孫小集分得寒字

秋光如繪四愁拚,襦綌宵輕卻綺紈。 蘭畹舊滋香不減,桂輪高擁魄初寒。 書將海國兵車厲,詠入涼風縞帶歡。 沾醉幾人羞短髮,可堪牛鬥自闌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四愁拚:指四種憂愁,這裏可能指的是對秋天的四種不同感受。
  • 襦綌:古代的一種粗布衣,這裏指簡樸的衣物。
  • 綺紈:華麗的絲織品,這裏指華麗的服飾。
  • 蘭畹:蘭花盛開的地方,比喻高雅的居所。
  • 桂輪:指月亮,因傳說月中有桂樹。
  • 魄初寒:指月亮的清涼之氣。
  • 海國兵車厲:指海邊的戰爭或軍事行動。
  • 縞帶:白色的帶子,這裏可能指秋風中的某種景象或情感。
  • 沾醉:微醺。
  • 牛鬥:指天上的牛宿和鬥宿,這裏可能指夜空。

翻譯

秋天的景色如畫,我捨棄了四種憂愁,夜晚穿着簡樸的衣物卻放棄了華麗的服飾。 蘭花盛開的地方依舊香氣四溢,月亮高高掛起,帶來了初秋的清涼。 書寫着海邊戰爭的嚴峻,吟詠着涼風中的歡樂,彷彿白色的帶子在風中飄揚。 微醺之中,幾人羞於展示短髮,怎忍心看着牛宿和鬥宿在夜空中獨自闌干。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中秋夜的景象,通過對秋光、蘭花、月亮的描繪,展現了秋夜的寧靜與美麗。詩中「四愁拚」與「綺紈」相對,表達了詩人捨棄世俗繁華,追求內心寧靜的情感。後句通過「海國兵車厲」與「縞帶歡」的對比,展現了詩人對戰爭與和平的不同感受。結尾的「沾醉」與「牛鬥自闌干」則透露出詩人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和對美好夜晚的珍惜。

區懷年

區懷年,字叔永。高明人。大相仲子。明熹宗天啓元年(一六二一)貢生,任太學考通判。明思宗崇禎九年(一六三六)入都候選,以內艱回籍,後授翰林院孔目。歸臥雲石,學赤松遊,日以賡和撰述爲事。著有《玄超堂藏稿》、《擊築吟》諸集。清光緒《高明縣誌》卷一三有傳。 ► 2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