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婦怨
良人不願封侯印,虎符遠發當番陣。
幾夜春閨惡夢多,竟得將軍軍覆信。
身沒猶存舊戰衣,東家火伴爲收歸。
妾生不識邊庭路,尋骨何由到武威。
紙幡剪得招魂去,只向當時送行處。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良人:古代妻子對丈夫的稱呼。
- 虎符:古代調兵遣將的信物,形狀像虎。
- 番陣:指邊疆的戰場。
- 軍覆信:指軍隊覆滅的消息。
- 身沒:指人死後。
- 舊戰衣:指丈夫生前穿過的戰袍。
- 東家火伴:指鄰居或同鄉的戰友。
- 邊庭路:指邊疆的道路。
- 尋骨:尋找遺骨。
- 武威:地名,位於今甘肅省,古代邊疆地區。
- 紙幡:用紙做的幡,用於招魂。
翻譯
我的丈夫不願接受封侯的印信,卻被遠派到邊疆的戰場。 連續幾個夜晚,我在春閨中做了許多噩夢,最終接到了將軍軍隊覆滅的消息。 他雖然已經去世,但他的舊戰衣還留存着,鄰居的戰友幫我收了回來。 我一生未曾踏足過邊疆的道路,要尋找他的遺骨,我又怎能到達武威呢? 我用紙幡剪成招魂的形狀,只能在他當時出發的地方爲他招魂。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徵婦的口吻,深刻表達了對遠征丈夫的思念與擔憂,以及對戰爭殘酷後果的無奈和悲痛。詩中「良人不願封侯印」一句,既顯示了丈夫的高潔志向,也暗示了戰爭的非正義性。而「幾夜春閨惡夢多」則生動描繪了徵婦內心的不安與恐懼。最後兩句「紙幡剪得招魂去,只向當時送行處」更是以悽婉的筆觸,抒發了徵婦對丈夫的無盡思念和無法尋回遺骨的絕望。整首詩語言簡練,情感深沉,充分展現了明代邊塞詩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