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齊廟作

古廟當河曲,清風滿道周。 求仁在薇蕨,書弒即春秋。 淚共迷民落,歌深太古愁。 佯狂吾不忍,一死動諸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夷齊廟:祭祀伯夷、叔齊的廟宇。伯夷、叔齊是商末周初的兩位賢人,因反對周武王伐紂而被封爲“夷齊”。
  • 河曲:河流彎曲的地方。
  • 道周:道路旁邊。
  • 求仁:追求仁德。
  • 薇蕨:一種野菜,伯夷、叔齊在商亡後隱居首陽山,採薇而食。
  • 書弑:記載弑君之事。
  • 春鞦:指《春鞦》一書,記載了魯國及周邊國家的歷史,其中不乏弑君之事。
  • 迷民:迷茫的民衆。
  • 太古愁:遠古的憂愁。
  • 佯狂:假裝瘋狂。
  • 動諸侯:感動諸侯。

繙譯

古老的廟宇坐落在河流彎曲之処,清風滿溢在道路旁。追求仁德的心,如同伯夷、叔齊採薇而食的堅持,而《春鞦》中記載的弑君之事,正是歷史的殘酷。我的淚水與迷茫的民衆一同落下,歌聲中充滿了遠古的憂愁。我無法忍受假裝瘋狂,甯願一死以感動諸侯。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夷齊廟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伯夷、叔齊堅守仁德的敬仰,以及對歷史變遷的感慨。詩中“求仁在薇蕨”一句,既是對伯夷、叔齊高尚品質的贊美,也是對詩人自身追求仁德的寫照。而“書弑即春鞦”則揭示了歷史的殘酷與無奈。最後兩句“佯狂吾不忍,一死動諸侯”,更是以悲壯的筆觸,抒發了詩人甯願以死明志的決心,展現了其高尚的人格與堅定的信唸。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