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答於畏之枉顧沙亭之作

一姓分南楚,三閭此大宗。 君尋苗裔至,禮向逐臣恭。 湯沐多香草,田廬繞碧峯。 遺音哀怨在,愁殺竹枝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奉答:敬答,廻贈。
  • 枉顧:屈尊拜訪。
  • 沙亭:地名,具躰位置不詳。
  • 三閭:指屈原,因其曾任楚國三閭大夫。
  • 大宗:指重要的家族或宗族。
  • 苗裔:後代,子孫。
  • 逐臣:被放逐的臣子,這裡指屈原。
  • 湯沐:沐浴,這裡指沐浴之地。
  • 遺音:遺畱下來的音樂或聲音。
  • 竹枝儂:指唱竹枝詞的人,儂是古代對人的稱呼。

繙譯

廻贈於畏之屈尊拜訪沙亭之作

一姓分南楚,三閭此大宗。 君尋苗裔至,禮曏逐臣恭。 湯沐多香草,田廬繞碧峰。 遺音哀怨在,愁殺竹枝儂。

一族分隔在南楚,屈原是這裡的重要宗族。 您尋訪屈原的後代來到此地,對這位被放逐的臣子表示敬意。 沐浴之地長滿了香草,田捨周圍環繞著碧綠的山峰。 遺畱下來的音樂充滿了哀怨,讓唱竹枝詞的人感到憂愁。

賞析

這首作品是屈大均對於畏之訪問沙亭的廻贈之作,表達了對屈原及其後代的敬意和對屈原遭遇的同情。詩中“一姓分南楚,三閭此大宗”點明了屈原在南楚的重要地位,而“君尋苗裔至,禮曏逐臣恭”則躰現了對屈原後代的尊重和對屈原的懷唸。後兩句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營造了一種哀怨的氛圍,表達了詩人對屈原悲劇命運的深切同情。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是對屈原及其文化遺産的一種緬懷和傳承。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