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辰冬十一月避亂綺山簡丘文中貢原父二教授

· 王逢
雲掩金戈日,風生鐵馬塵。 亂離誰事主? 貧賤獨爲民。 雞犬人煙絕,鼪鼯草木鄰。 喜聞同舍語,天已厭荊榛。
拼音

所属合集

#十一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壬辰:古代干支紀年法中的一個年份,具體對應哪一年需要根據歷史背景確定。
  • 綺山:地名,具體位置不詳。
  • 簡丘文中貢原父二教授:簡丘文、中貢原、父二,可能是人名,教授指他們的職業或身份。
  • 金戈:金屬製成的戈,古代兵器,這裏代指戰爭。
  • 鐵馬:裝備有鐵甲的戰馬,也指戰爭。
  • 亂離:混亂和離散,指戰亂導致的混亂狀態。
  • 事主:侍奉君主,這裏指有誰來治理國家。
  • 鼪鼯:(shēng wú),一種小型的哺乳動物,這裏泛指野獸。
  • 草木鄰:與草木爲鄰,形容荒涼無人。
  • 同舍:同住的人,這裏指詩人與簡丘文中貢原父二教授。
  • 厭荊榛:厭倦了荊棘和榛木,比喻厭倦了戰亂和困苦。

翻譯

雲霧遮蔽了金戈的光芒,風吹起了鐵馬揚起的塵土。 在這混亂離散的時刻,誰來侍奉君主治理國家? 我這個貧窮卑微的人,只能獨自爲民。 雞犬不見人煙,只有野獸與草木爲鄰。 幸好聽到同住的人談論,上天似乎已經厭倦了這荊棘叢生的亂世。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戰亂時期的荒涼景象和個人的無奈情感。通過「雲掩金戈日,風生鐵馬塵」的意象,傳達了戰爭的殘酷和混亂。詩中「亂離誰事主?貧賤獨爲民」表達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和個人處境的無奈。最後兩句「喜聞同舍語,天已厭荊榛」則透露出對和平的渴望和對現狀的厭倦。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戰亂時代的深刻感受。

王逢

元明間常州府江陰人,字原吉。元至正中,作《河清頌》,臺臣薦之,稱疾辭。避亂於淞之青龍江,再遷上海烏泥涇,築草堂以居,自號最閒園丁。辭張士誠徵闢,而爲之劃策,使降元以拒朱氏。明洪武十五年以文學錄用,有司敦迫上道,堅臥不起。自稱席帽山人。詩多懷古傷今,於張氏之亡,頗多感慨。有《梧溪詩集》七卷,記載元、明之際人才國事,多史家所未備。 ► 28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