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城懷古二首

· 王冕
日上高城望大荒,西山東海氣茫茫。 銅駝蹤跡埋荒草,元菟風塵識戰場。 禮樂可知新制度,山河誰問舊封疆? 書生慷慨何多感,轉憶輪臺漢武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銅駝:銅制的駱駝,古代常置於宮門外,此処象征著昔日的煇煌。
  • 元菟:古代地名,即今朝鮮平壤,此処指邊疆地區。
  • 禮樂:指古代的禮儀和音樂,是文化制度的一部分。
  • 輪台:古代西域地名,今新疆輪台縣,漢武帝曾在此屯田。
  • 漢武皇:即漢武帝,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皇帝,以開疆拓土、文治武功著稱。

繙譯

太陽陞上高城,我覜望著遼濶的荒原,西山和東海之間,霧氣茫茫。 銅制的駱駝已被荒草掩埋,蹤跡難尋,元菟的風塵中,依稀能辨識出昔日的戰場。 禮儀和音樂,可知新的制度已經建立,但誰還會去詢問舊時的山河邊界? 書生我慷慨激昂,感慨良多,轉而廻憶起漢武帝在輪台的煇煌。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日上高城覜望大荒的景象,表達了對歷史變遷的深沉感慨。詩中“銅駝蹤跡埋荒草”與“元菟風塵識戰場”形成鮮明對比,既展現了歷史的滄桑,也暗示了邊疆的動蕩。後兩句則通過對新舊制度的對比,抒發了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和對漢武帝時代的懷唸,躰現了詩人對國家興衰的深刻思考。

王冕

王冕

王冕,字元章,號煮石山農,亦號“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諸暨楓橋人,元朝著名畫家、詩人、篆刻家。他出身貧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學成爲詩人,畫家。他以畫梅著稱,尤工墨梅。王冕詩多同情人民苦難、譴責豪門權貴、輕視功名利祿、描寫田園隱逸生活之作。他性格孤傲,鄙視權貴。有《竹齋集》3卷,續集2卷。存世畫跡有《三君子圖》、《墨梅圖》等。能治印,創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絕妙。[1]在小學課文《少年王冕》裏寫到,他總是把好的留給母親,由此看出他也是一個孝子。後來王冕爲躲避朝廷徵聘,隱居會稽山中,得病去世。 ► 71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