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蜀道:古代由長安通往蜀地的道路,以艱險著稱。
- 揚鞭:揮動馬鞭,形容行進迅速。
- 舊險摧:舊時的艱險已被征服。
- 碧崔嵬:形容山峯高聳,碧綠而雄偉。
- 奉香:手持香火,指進行祭祀或朝拜。
- 金鑾:指皇宮,特指皇帝的寶座。
- 題柱:在柱子上題字,古代文人常在名勝古蹟題詩留念。
- 駟馬:四匹馬駕的車,古代高官顯貴的交通工具。
- 祠罷:祭祀結束後。
- 汾陰:地名,在今山西省境內,古代有祭祀活動。
- 漢鼎:漢代的鼎,象徵國家政權。
- 驪谷:地名,在今陝西省境內,古代有秦始皇陵。
- 秦灰:指秦始皇陵的遺蹟。
- 歸釐:歸來接受賞賜。
- 宣室:皇帝的居室,也指朝廷。
- 前席:在皇帝面前坐席,表示受到重視。
- 長沙:地名,指漢代賈誼被貶之地。
- 遠召回:被遠距離召回朝廷。
翻譯
蜀道曾經艱險,如今已迅速征服,遙望家山,只見碧綠而高聳的山峯。手持香火,暫時告別皇宮,題字留念,真正乘着駟馬歸來。祭祀汾陰後,迎接漢代的鼎,路過驪谷,憑弔秦朝的遺蹟。歸來接受朝廷的賞賜,在皇帝面前受到重視,不像賈誼那樣被遠距離召回。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從蜀地歸來的情景,通過對蜀道、家山、皇宮等地的描繪,展現了旅途的艱辛與歸途的榮耀。詩中「奉香暫別金鑾去,題柱真乘駟馬來」一句,既表達了詩人對皇宮的留戀,又顯示了歸來的榮耀。後兩句通過對歷史遺蹟的憑弔,抒發了對歷史的感慨。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家國的深情和對歷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