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四首

· 王冕
昔年曾踏西湖路,巢居閣上春無數。 雪晴月白最精神,瑪瑙坡前第三樹。 虯枝屈鐵交碧苔,疏花暖迸珍珠胎。 初疑羣仙下寥廓,瓊璫玉佩行瑤臺。 又疑幽人在空谷,滿面清霜鬢華綠。 迎風冷笑桃杏花,紅紫紛紛太粗俗。 今年來看秦淮水,路隔西湖一千里。 草堂上是白雲窩,夜半松風喚予起。 青山隔世無游塵,雲根粉壁光如銀。 長嘯一聲月入戶,孤山處士來相親。 江南梅花自有主,休問當年何水部。 山僧對我默無語,柏子無風墮青雨。
拼音

所属合集

#梅花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巢居閣:指隱居的高閣。
  • 瑪瑙坡:地名,此處指西湖邊的一個地方。
  • 虯枝:彎曲的樹枝。虯(qiú)。
  • 屈鐵:形容樹枝彎曲如鐵。
  • 碧苔:青苔。
  • 珍珠胎:比喻梅花的花蕾。
  • 寥廓:廣闊無垠的天空。
  • 瓊璫玉佩:美玉製成的飾物,此處比喻梅花。
  • 瑤臺:神話中的仙境。
  • 幽人:隱士。
  • 鬢華綠:指隱士的鬢髮如綠葉般清新。
  • 秦淮水:指南京的秦淮河。
  • 雲根:山腳。
  • 粉壁:白色的牆壁。
  • 孤山處士:指隱居在孤山的人。
  • 何水部:指南朝梁的文學家何遜,以詠梅著稱。
  • 山僧:山中的僧人。
  • 柏子:柏樹的果實。
  • 青雨:比喻柏子落下如雨。

翻譯

昔日我曾漫步西湖邊,隱居的高閣上春意盎然。雪後天晴,月光皎潔,最顯梅花精神,瑪瑙坡前那第三棵樹。彎曲的樹枝交錯着青苔,稀疏的花朵溫暖地綻放,如同珍珠胎。起初我懷疑是羣仙從廣闊的天空降臨,佩戴着美玉行走在仙境瑤臺。又懷疑是隱士在空谷中,滿面清霜,鬢髮如綠葉般清新。迎着風冷笑那些桃花杏花,紅紫繽紛,太過粗俗。

今年我來看秦淮河的水,路途隔着西湖千里之遙。草堂之上是白雲的居所,夜半松風喚醒我。青山隔絕了塵世的遊走,雲腳下的粉壁光亮如銀。我長嘯一聲,月光照進門戶,孤山上的隱士來與我相親。江南的梅花自有它的主人,不必問當年的何水部。山中的僧人對我默默無語,柏樹的果實無聲地落下,如青雨一般。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對梅花的深情和對隱居生活的嚮往。通過對比西湖與秦淮河的梅花,詩人表達了對自然美的追求和對塵世繁華的淡漠。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比喻,如「虯枝屈鐵」、「珍珠胎」、「瓊璫玉佩」等,生動地描繪了梅花的形象。同時,通過對隱士生活的描寫,展現了詩人超脫世俗、嚮往清靜的心境。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梅花及隱逸生活的熱愛和讚美。

王冕

王冕

王冕,字元章,號煮石山農,亦號“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諸暨楓橋人,元朝著名畫家、詩人、篆刻家。他出身貧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學成爲詩人,畫家。他以畫梅著稱,尤工墨梅。王冕詩多同情人民苦難、譴責豪門權貴、輕視功名利祿、描寫田園隱逸生活之作。他性格孤傲,鄙視權貴。有《竹齋集》3卷,續集2卷。存世畫跡有《三君子圖》、《墨梅圖》等。能治印,創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絕妙。[1]在小學課文《少年王冕》裏寫到,他總是把好的留給母親,由此看出他也是一個孝子。後來王冕爲躲避朝廷徵聘,隱居會稽山中,得病去世。 ► 71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