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繡球

恨相見得遲,怨歸去得疾。柳絲長玉驄難繫,恨不倩疏林掛住斜暉。馬兒遲遲的行,車兒快快的隨,卻告了相思迴避,破題兒又早別離。 聽得道一聲「去也」,鬆了金釵。遙望見十里長亭,減了玉肌。此恨誰知!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玉驄(yù cōng):毛色青白相雜的駿馬。
  • (qiàn):請,央求。
  • 斜暉(xié huī):斜陽,夕陽的光輝。
  • 破題兒:比喻事情的開端或第一次。
  • 金釵(jīn chāi):古代婦女的一種頭飾,用來固定髮髻。

翻譯

怨恨相見得太遲,又怨恨離別得太快。柳絲雖長,卻難以繫住那青白相間的駿馬,恨不能請稀疏的樹林掛住那斜陽的光輝。馬兒慢慢地走,車兒快快地跟隨,剛剛結束了相思之苦,又早早地開始了別離。

聽到一聲「去也」,金釵從髮間鬆落。遠遠望見十里外的長亭,彷彿玉肌都消瘦了。這種離別的恨意,誰能理解!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深切的離別之情和無法挽留的無奈。通過描繪柳絲難系玉驄、疏林掛不住斜暉等意象,生動地傳達了主人公對離別的不捨和怨恨。詩中的「馬兒遲遲的行,車兒快快的隨」巧妙地描繪了離別時的情景,而「鬆了金釵」和「減了玉肌」則形象地表現了離別對主人公身心的巨大影響。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語言簡練而富有感染力。

王實甫

王實甫

元大都人,字德信。一說名德信。生平事蹟不詳。工樂府。所作雜劇、散曲散佚甚多,據《錄鬼簿》載,存《拜月亭》、《嬌紅記》等十四種。今僅存《西廂記》、《破窯記》、《麗春堂》三種及散曲數套。其中《西廂記》最爲出名,被後人推爲北曲第一。 ► 4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