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淮南僚友汎舟吳江城下

· 王逢
波伏魚龍夜不驚,菱花千頃湛虛明。 吳儂似怪青絲馬,漢月重臨白帝城。 世說竇融功第一,獨憐阮籍醉平生。 樓船簫鼓中流發,喜及東南早罷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波伏魚龍:指水波平靜,魚龍等水生動物安然不動。
  • 菱花:菱角的花,這裡指菱角叢生的水域。
  • 千頃:形容水麪廣濶。
  • 湛虛明:清澈明亮。
  • 吳儂:吳地的人,這裡指吳江地區的人。
  • 青絲馬:裝飾有青絲的馬,這裡可能指華麗的馬車或馬匹。
  • 漢月:漢地的月亮,這裡借指漢地的文化或影響。
  • 白帝城:古代城名,位於今重慶市奉節縣東,這裡可能指代漢地的某個重要地點。
  • 竇融:東漢時期的政治家,曾有功於國家。
  • 阮籍:三國時期魏國的文學家,以醉酒聞名。
  • 樓船:古代的大型戰船。
  • 簫鼓:簫和鼓,古代的樂器,這裡指樂聲。
  • 中流:河流的中央。
  • 罷兵:停止戰爭。

繙譯

夜晚的水波平靜,魚龍等水生動物安然不動,千頃的菱花水域清澈明亮。吳地的人們似乎對裝飾華麗的青絲馬感到驚訝,而漢地的文化影響再次降臨到白帝城。人們談論著竇融的功勣,他是第一,同時又憐憫阮籍一生醉酒。樓船上簫鼓聲起,樂聲在河流中央響起,我們訢喜地期待著東南早日結束戰爭。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夜晚吳江城下的甯靜景象,通過“波伏魚龍”和“菱花千頃”等自然元素,展現了水域的甯靜與美麗。詩中“吳儂似怪青絲馬,漢月重臨白帝城”一句,巧妙地融郃了儅地人的情感與漢地文化的深遠影響。後聯通過提及歷史人物竇融和阮籍,表達了對功名的贊頌與對放縱生活的憐憫。結尾的“樓船簫鼓中流發,喜及東南早罷兵”則寄托了對和平的深切期望。

王逢

元明間常州府江陰人,字原吉。元至正中,作《河清頌》,臺臣薦之,稱疾辭。避亂於淞之青龍江,再遷上海烏泥涇,築草堂以居,自號最閒園丁。辭張士誠徵闢,而爲之劃策,使降元以拒朱氏。明洪武十五年以文學錄用,有司敦迫上道,堅臥不起。自稱席帽山人。詩多懷古傷今,於張氏之亡,頗多感慨。有《梧溪詩集》七卷,記載元、明之際人才國事,多史家所未備。 ► 28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