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野人:指隱居的人。
- 蓬蒿:雜草。
- 抵:達到。
- 石腳:山石的底部。
- 三伏:夏季最熱的時期。
- 五更:古代將一夜分爲五更,五更即接近天明。
- 豪曹:古代寶劍名。
- 老龍號:比喻劍聲。
翻譯
隱居的人住處沒有車馬的喧囂,門外雜草叢生,高得幾乎與樹齊平。 山石底部雲霧繚繞,是三伏天裏的雨水所致,屋旁的松樹在五更時分隨風搖曳,聲如波濤。 田園風光雖美,卻只能畫入畫中,供人嘲笑,而日常的柴火和水,只能自己辛勤勞作。 匣中的寶劍豪曹,因久未使用而苔蘚叢生,夜深人靜時,忽然發出如老龍般的劍鳴。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隱士生活的清幽與自給自足,同時也透露出一種孤寂與無奈。詩中通過對自然景物的細膩描寫,如「門外蓬蒿抵樹高」、「石腳雲生三伏雨」、「屋頭鬆撼五更濤」,展現了隱居環境的荒涼與寧靜。後兩句「田園入畫真堪笑,薪水供廚只自勞」則表達了隱士對田園生活的自嘲與辛勞。結尾的「匣底豪曹苔欲滿,夜來忽作老龍號」則隱喻了隱士內心的激盪與不甘,寶劍雖藏,但劍鳴依舊,象徵着隱士內心的壯志未酬。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隱士對塵世的超然態度與內心的複雜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