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元寺晝公與崔秀才見過聯句與鄭奉禮部同作

人閒宜歲晚,道者訪幽期。 獨與寒山別,行當暮雪時。 柏臺辭漢主,竹寺寄潛師。 荷策知君待,開門笑我遲。 暮階縣雨足,寒吹繞松枝。 理辯塵心妄,經分梵字疑。 久承黃紙詔,曾賦碧雲詩。 然諾驚相許,風流話所思。 筌忘心已默,磬發夜何其。 願結求羊侶,名山從所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歲晚:年末。
  • 道者:指修行的人。
  • 幽期:隱祕的約會。
  • 柏臺:古代官署名,這裏指朝廷。
  • 竹寺:指僧人居住的寺廟。
  • 潛師:隱居的僧人。
  • 荷策:拿着鞭子,指駕車。
  • 暮階:傍晚的臺階。
  • 塵心:世俗的心思。
  • 梵字:佛教經文。
  • 黃紙詔:皇帝的詔書。
  • 碧雲詩:高雅的詩作。
  • 然諾:答應,許諾。
  • 筌忘:指忘卻世俗的煩惱。
  • 磬發:敲擊磬的聲音,指夜晚的時分。
  • 求羊侶:尋求志同道合的朋友。

翻譯

在人們閒暇的年末,修行的人來訪隱祕的約會。 獨自與寒山告別,正當暮雪紛飛時。 在朝廷中辭別漢主,將寄居於竹寺給隱居的僧人。 拿着鞭子等待你的到來,開門時我笑你來得遲。 傍晚的臺階上雨水充足,寒冷的風繞着松枝吹。 理論辯析世俗心思的虛妄,經文分析中對梵字有所疑惑。 長久承受皇帝的詔書,曾賦寫高雅的詩作。 驚奇地答應了承諾,風流地談論所思所想。 忘卻世俗的煩惱,心已沉默,夜晚的磬聲何其悠揚。 願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名山之中隨心所欲地行走。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歲末時節,一位修行者在寒山與友人相會的情景。詩中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如「暮雪時」、「寒吹繞松枝」,營造出一種靜謐而清冷的氛圍。同時,詩中也表達了對世俗的超越和對精神追求的嚮往,如「塵心妄」、「梵字疑」等句,體現了詩人對世俗的批判和對佛理的探求。最後,詩人表達了對志同道合朋友的渴望,以及對自由行走於名山的嚮往,展現了詩人超脫世俗、追求心靈自由的理想。

皇甫曾

唐安定人,字孝常。皇甫冉弟。玄宗天寶間進士。歷侍御史。後坐事貶舒州司馬,移陽翟令。工詩,出王維之門,詩名與兄相上下。有詩集。 ► 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