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元魯山
當今富教化,元后得賢相。
冰心鏡衰古,霜議清遐障。
幽埋盡洸洗,滯旅免流浪。
唯餘魯山名,未獲旌廉讓。
二三貞苦士,刷視聳危望。
發秋青山夜,目斷丹闕亮。
誘類幸從茲,嘉招固非妄。
小生奏狂狷,感惕增萬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元后:指皇帝。
- 冰心鏡衰古:比喻心志如冰清玉潔,洞察古往今來的衰敗。
- 霜議清遐障:指嚴正的議論清除遠方的障礙。
- 幽埋:指被埋沒的人才。
- 洸洗:洗淨,這裏指被發現並得到重用。
- 滯旅:滯留他鄉的旅客。
- 旌廉讓:表彰廉潔謙讓的行爲。
- 貞苦士:忠誠而困苦的士人。
- 刷視聳危望:急切地觀察,高聳地期望。
- 發秋:秋天的開始。
- 丹闕:指皇宮。
- 誘類:引導同類。
- 嘉招:美好的召喚。
- 狂狷:激昂而有所保留。
- 感惕:感動和警惕。
翻譯
在當今這個時代,皇帝得到了賢能的輔佐,致力於教化百姓。我的心志如冰清玉潔,能夠洞察古往今來的衰敗,我的嚴正議論清除遠方的障礙。被埋沒的人才得以發現並重用,滯留他鄉的旅客不再流浪。唯有魯山的名字,還未獲得表彰其廉潔謙讓的榮譽。那些忠誠而困苦的士人,急切地觀察,高聳地期望。在秋天的夜晚,他們望向青山,目斷皇宮的光亮。從今以後,我將引導同類,美好的召喚絕非虛妄。我這個小人物,激昂而有所保留地奏報,感動和警惕之情如萬般變化。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當時社會政治的看法和對賢能之士的期望。詩中,「冰心鏡衰古,霜議清遐障」展現了詩人清高的心志和對時局的深刻洞察。同時,詩人對那些被埋沒的人才和忠誠困苦的士人表示同情,並期望他們能得到重用和表彰。最後,詩人表達了自己雖小卻有志於引導同類,爲國家的教化和政治清明貢獻力量的決心。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滿了對國家和民族未來的關切與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