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寄居
寄靜不寄華,愛茲嵽嵲居。
渴飲濁清泉,飢食無名蔬。
敗菜不敢火,補衣亦寫書。
古云儉成德,今乃實起予。
戇叟戇不足,賢人賢有餘。
役生皆促促,心竟誰舒舒。
萬馬踏風衢,衆塵隨奔車。
高賓盡不見,大道夜方虛。
臥有洞庭夢,坐無長安儲。
英髦空駭耳,煙火獨微如。
厚念恐傷性,薄田憶親鋤。
承世不出力,冬竹肯抽菹。
外物莫相誘,約心誓從初。
碧芳既似水,日日詠歸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嵽嵲(dié niè):高聳的山峯。
- 戇叟(gàng sǒu):愚笨的老人。
- 英髦(máo):英俊的年輕人。
- 菹(zū):醃製的菜。
翻譯
選擇靜謐而非繁華,喜愛這高聳山峯旁的居所。 渴了就喝混濁的清泉,餓了就吃不知名的野菜。 破敗的菜葉不敢用火煮,補衣之餘也用來寫書。 古人說節儉能成就德行,現在看來確實啓發了我。 愚笨的老人愚笨不足,賢明的人賢明有餘。 爲生活所迫的人都匆匆忙忙,心中究竟誰能真正舒展? 萬馬奔騰在風中的大道,塵土隨着疾馳的車輛飛揚。 高貴的賓客都看不見,大道在夜晚顯得空曠。 躺下時有洞庭湖的夢想,坐着卻無長安的積蓄。 英俊的年輕人空讓人驚歎,煙火卻獨自微弱如斯。 深厚的思念恐怕會傷害性情,薄田讓人懷念親手鋤草。 繼承世業卻不盡力,冬天的竹子也願意被醃製。 外界的事物不要來誘惑,約束心靈誓要堅守初衷。 碧綠的芳草既已如水般流逝,就日日吟詠歸去吧。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孟郊對簡樸生活的嚮往和對世俗繁華的淡漠。詩中,「嵽嵲居」、「濁清泉」、「無名蔬」等描繪了一種遠離塵囂、迴歸自然的生活方式。通過對「戇叟」與「賢人」、「役生」與「心竟」的對比,詩人深刻反思了人生的價值與追求。最後,詩人以「碧芳既似水」來比喻時光的流逝,表達了對簡單生活的堅持和對世俗的超越。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體現了孟郊詩歌的典型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