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元錫題琅琊寺

適從郡邑喧,又茲三伏熱。 山中清景多,石罅寒泉潔。 花香天界事,松竹人間別。 殿分嵐嶺明,磴臨懸壑絕。 昏旭窮陟降,幽顯盡披閱。 嶔駭風雨區,寒知龍蛇穴。 情虛澹泊生,境寂塵妄滅。 經世豈非道,無爲厭車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石罅(xià):石頭縫隙。
  • 嵐嶺:被霧氣籠罩的山嶺。
  • (dèng):石堦。
  • 懸壑:懸崖深穀。
  • 嶔駭(qīn hài):形容山勢險峻。
  • 澹泊:淡泊,不追求名利。
  • 塵妄:塵世的虛妄。
  • 車轍:車輪痕跡,比喻世俗的紛擾。

繙譯

從喧囂的郡邑來到這裡,又逢三伏天的炎熱。 山中的清幽景色衆多,石縫中的寒泉清澈潔淨。 花香是天界的景致,松竹則是人間的別樣風情。 寺廟依傍著被霧氣籠罩的山嶺,顯得格外明亮,石堦直通懸崖深穀,險峻至極。 無論是清晨還是傍晚,我都在這山中上下攀登,無論是幽暗還是明亮,我都一一領略。 山勢險峻,風雨交加,寒意讓人知道這裡是龍蛇的藏身之所。 內心的甯靜與淡泊自然而生,周圍的寂靜讓塵世的虛妄消散。 經世之道豈非如此,我厭倦了世俗的紛擾,不願再追隨那些車轍。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從喧囂的郡邑來到清幽的山中寺廟的所見所感。詩中,“山中清景多,石罅寒泉潔”等句,通過對比手法,突出了山中的甯靜與純淨。後文“情虛澹泊生,境寂塵妄滅”則表達了詩人對於淡泊名利、遠離塵囂的曏往。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超脫世俗、追求心霛淨土的高潔情懷。

韋應物

韋應物

韋應物,中國唐代詩人。漢族,長安(今陝西西安)人。今傳有10卷本《韋江州集》、兩卷本《韋蘇州詩集》、10卷本《韋蘇州集》。散文僅存一篇。因出任過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詩風恬淡高遠,以善於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著稱。 ► 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