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從侄杭州刺史良遊天竺寺
掛席凌蓬丘,觀濤憩樟樓。
三山動逸興,五馬同遨遊。
天竺森在眼,松風颯驚秋。
覽雲測變化,弄水窮清幽。
疊嶂隔遙海,當軒寫歸流。
詩成傲雲月,佳趣滿吳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掛席:指揚帆航行。
- 凌:超越,這裏指航行至。
- 蓬丘:即蓬萊山,傳說中的仙山。
- 觀濤:觀賞波濤。
- 憩:休息。
- 樟樓:樓名,具體位置不詳。
- 三山:指傳說中的海上三神山:蓬萊、方丈、瀛洲。
- 逸興:超脫世俗的興致。
- 五馬:古代太守的代稱,這裏指杭州刺史。
- 遨遊:漫遊,遊歷。
- 天竺:指杭州的天竺寺。
- 森:茂密,這裏形容天竺寺的景象。
- 颯:風聲。
- 驚秋:形容秋風之聲。
- 覽雲:觀賞雲彩。
- 測變化:觀察雲彩的變化。
- 弄水:玩水。
- 窮清幽:盡享清幽之境。
- 疊嶂:重疊的山峯。
- 隔遙海:與遙遠的海相隔。
- 當軒:對着窗戶或門廊。
- 寫歸流:描繪歸途的河流。
- 傲雲月:形容詩作高傲,不凡。
- 佳趣:美好的趣味。
- 滿吳洲:遍佈吳地(今江蘇南部、浙江北部一帶)。
翻譯
揚帆航行至仙山蓬萊,觀賞波濤後在樟樓休息。 海上三神山激發了超脫的興致,與杭州刺史一同漫遊。 天竺寺的景象就在眼前,松風之聲彷彿驚動了秋天。 觀賞雲彩,觀察其變化,玩水盡享清幽之境。 重疊的山峯與遙遠的海相隔,對着窗戶描繪歸途的河流。 詩作完成後,顯得高傲不凡,美好的趣味遍佈吳地。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李白與從侄杭州刺史一同遊覽天竺寺的情景。詩中,李白以豪放的筆觸勾勒出一幅壯麗的山水畫卷,通過「掛席凌蓬丘」、「觀濤憩樟樓」等句,展現了他們遊歷的壯闊景象。詩中「天竺森在眼,松風颯驚秋」一句,既表現了天竺寺的幽靜,又透露出秋日的蕭瑟之美。結尾「詩成傲雲月,佳趣滿吳洲」則彰顯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和詩作的自信。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詩歌創作的自豪。

李白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漢族,出生於劍南道之綿州(今四川綿陽江油市青蓮鄉),一說生於西域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5歲隨父遷至劍南道之綿州(巴西郡)昌隆縣(712年更名爲昌明縣),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陽)。存世詩文千餘篇,代表作有《蜀道難》、《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於安徽當塗,享年61歲。其墓在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1080篇诗文
李白的其他作品
- 《 金門荅蘇秀才 》 —— [ 唐 ] 李白
- 《 出妓金陵子呈盧六四首 》 —— [ 唐 ] 李白
- 《 句 》 —— [ 唐 ] 李白
- 《 與周剛清溪玉鏡潭宴別 》 —— [ 唐 ] 李白
- 《 秋日與張少府楚城韋公藏書高齋作 》 —— [ 唐 ] 李白
- 《 遊泰山六首 · 其六 》 —— [ 唐 ] 李白
- 《 贈漢陽輔錄事二首其一 》 —— [ 唐 ] 李白
- 《 送魯郡劉長史遷弘農長史 》 —— [ 唐 ] 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