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多樓

· 李賀
玉塞去金人,二萬四千裏。 風吹沙作雲,一時渡遼水。 天白水如練,甲絲雙串斷。 行行莫苦辛,城月猶殘半。 曉氣朔煙上,趢趗胡馬蹄。 行人臨水別,隔隴長東西。
拼音

注釋

摩多樓子:樂府舊題,言征伐弋獵之事。 玉塞去金人,二萬四千裏:玉塞,玉門關也,在燉煌。《西域傳》雲:"東則接漢,厄以玉門陽關。"師古注曰:阨,塞也。金人,《漢書》載,休屠王國作金人以祭天。此借指休屠地今武威。 風吹沙作雲,一時渡遼水:遼水,《地理志》雲:"遼水出塞外,南至安市,入海行二千二百五十里。此借言邊地也。 天白水如練,甲絲雙串斷:甲絲,縫甲冑之絲也。 曉氣朔煙上,趢趗胡馬蹄:趢趗,音鹿鏃,急促細碎貌。 行人臨水別,隴水長東西:臨水,《秦州記》雲:"隴西郡隴山,其上懸崖吐溜於中嶺,因名萬石泉,泉益漫散而下,故北人於此歌曰:隴頭流水,流離四下,念我行役,飄然曠野,登髙逺望,涕泗雙墮。"隴水,吳本作隔隴。

唐代詩人李賀所作的一首樂府詩,述征伐之苦。

賞析

陳梅章評曰:其言猶緊欠妍,似五言古。與樂府有粒黍之別。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玉塞(yù sài):指玉門關,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 金人:指西域的民族。
  • 遼水:即遼河,位於今遼寧省。
  • :白色的綢子。
  • 甲絲:指戰士的盔甲上的絲帶。
  • 趢趗(lù cù):形容細碎的腳步聲。
  • :指隴山,位於今陝西省和甘肅省交界處。

翻譯

從玉門關前往西域的民族,相距二萬四千裏。 風捲起沙塵,彷彿雲霧,瞬間橫渡遼河。 天空晴朗,河水如白色的綢子,戰士的盔甲絲帶斷裂成雙。 一路行軍,不要過於辛苦,城中的月光還殘留一半。 清晨的氣息隨着北方的煙霧上升,細碎的馬蹄聲在胡地迴響。 行人面對河水告別,隔着隴山,東西相望。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唐代邊塞的蒼涼景象和戰士的艱辛生活。通過「玉塞」、「金人」、「遼水」等地理名詞,勾勒出一幅邊疆遼闊的畫面。詩中「風吹沙作雲」形象地描繪了邊塞風沙的猛烈,而「天白水如練」則以靜謐的筆觸對比了戰地的殘酷。結尾的「行人臨水別,隔隴長東西」表達了戰士們離鄉背井的無奈與對家鄉的思念。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展現了李賀對邊塞生活的深刻體驗和獨特感悟。

李賀

李賀

李賀,唐代著名詩人,漢族,河南福昌人。字長吉,世稱李長吉、鬼才、詩鬼等,與李白、李商隱三人並稱唐代“三李”。祖籍隴西,生於福昌縣昌谷(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一生愁苦多病,僅做過3年從九品微官奉禮郎,因病27歲卒。李賀是中唐浪漫主義詩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詩風轉變期的重要人物。 ► 24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