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仲集李果卿山房觀女戲聞報閩將鄭參戎入援即事
鶯簧調柳律初成,天外欃槍照眼明。
國士可能傳海檄,終軍誰倩請長纓。
驚呼鼙鼓來逾急,試舞霓裳夜轉清。
酒力自將紅粉隊,漫勞飛將下江城。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鶯簧:黃鶯的鳴叫聲,比喻美妙的音樂。
- 調柳律:調整柳枝的律動,這裏指春天的音樂或歌聲。
- 欃槍:古代的一種兵器,這裏比喻戰爭或緊急情況。
- 國士:國家的傑出人才。
- 海檄:海上傳遞的緊急文書。
- 終軍:古代名將,這裏指代英勇的將領。
- 請長纓:請求出戰,長纓是古代將領的標誌。
- 鼙鼓:古代軍中常用的鼓,用以激勵士氣。
- 霓裳:霓裳羽衣,指美麗的服飾,這裏指舞蹈。
- 紅粉隊:指女子舞蹈隊。
- 飛將:英勇的將領。
翻譯
春天的音樂剛剛調整好,天邊的戰火已經映入眼簾。 國家的傑出人才可能已經傳遞了海上的緊急文書,哪位將領請求出戰呢? 突然間戰鼓聲急促傳來,夜晚的舞蹈變得更加清麗。 酒的力量讓紅粉隊伍自行舞動,不必勞煩英勇的將領從江城趕來。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春天聚會時的歡樂場景與突如其來的戰爭消息。詩中,「鶯簧調柳律」與「試舞霓裳」展現了春日的和煦與歡樂,而「欃槍」、「鼙鼓」則預示着戰爭的臨近。詩人通過對比和平與戰爭的景象,表達了對國家安危的關切和對英勇將領的期待。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豐富,展現了詩人對時代變遷的敏銳感知和對國家命運的深切關懷。
樑元柱
樑元柱,召補福建道御史。三年,監北京鄉試。旋奉敕按雲南,便道歸省,連遭父母之喪,起補廣西參議,未赴而病卒。有《偶然堂集》四卷。事見羅孫耀撰墓誌銘、吳元翰撰行狀。清黃培彝修康熙十三年刊《順德縣誌》卷八、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八三有傳。
► 1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