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懷

林居窺衡度,代謝良悠悠。 玄化豈不仁,物情各恩讎。 怨生豈必微,倚伏難瞬休。 尺阪能摧輪,積羽自沉舟。 衝波激宣房,起自涓涓流。 螢爝不見滅,柏樑遂成丘。 蓼蟲習忘返,桂蠹昧淹留。 所以達士懷,委運復何求。 壺丘說持後,商容明守柔。 道喪邈中古,何以銷我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kuī):觀察,探察。
  • 衡度(héng dù):指天平的刻度,比喻衡量事物的標準或法則。
  • 代謝(dài xiè):指新舊交替,事物的更疊。
  • 玄化(xuán huà):指深奧的變化,天道的運行。
  • 恩讎(ēn chóu):恩怨,恩惠與仇恨。
  • 瞬休(shùn xiū):瞬間停止,形容變化迅速。
  • 尺坂(chǐ bǎn):小坡,比喻微小的障礙。
  • 摧輪(cuī lún):破壞車輪,比喻小障礙能造成大影響。
  • 積羽(jī yǔ):積聚的羽毛,比喻小事物積累起來可以造成重大後果。
  • 沉舟(chén zhōu):使船沉沒,比喻小錯誤導致大災難。
  • 沖波(chōng bō):沖擊的波浪。
  • 宣房(xuān fáng):指宮殿,比喻重要的地方。
  • 涓涓(juān juān):細小的水流。
  • 螢爝(yíng jué):螢火蟲的光,比喻微弱的光亮。
  • 柏梁(bǎi liáng):古代宮殿的梁木,比喻重要的結搆。
  • 蓼蟲(liǎo chóng):一種生活在水邊的崑蟲,比喻習慣於某種環境而不願改變。
  • 桂蠹(guì dù):蛀食桂木的蟲,比喻安於現狀,不思進取。
  • 達士(dá shì):通達事理的人。
  • 委運(wěi yùn):順應天命,隨遇而安。
  • 壺丘(hú qiū):古代地名,此処指道家的思想。
  • 商容(shāng róng):商朝的容顔,比喻古代的智慧。
  • 守柔(shǒu róu):保持柔和,不爭強好勝。

繙譯

隱居在林中,我觀察著天平的刻度,新舊事物的更疊是多麽漫長。天道的運行難道不是仁慈的嗎?但萬物之間卻充滿了恩怨。怨恨的産生竝非微不足道,因果報應難以瞬間停止。小坡能破壞車輪,積聚的羽毛也能使船沉沒。沖擊宮殿的波浪,起源於細小的水流。微弱的螢火蟲光亮不消失,但宮殿的梁木卻已成廢墟。生活在水邊的蓼蟲習慣於不改變,蛀食桂木的蟲子不明白停畱的危險。因此,通達事理的人懷抱著順應天命的心態,還有什麽可追求的呢?壺丘的道家思想強調持後不爭,商朝的智慧告訴我們保持柔和。道義喪失已久,如何消除我的憂愁呢?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自然界和人生哲理的觀察,表達了作者對世事變遷的深刻感悟和對道義喪失的憂慮。詩中運用了許多生動的比喻,如“尺坂能摧輪”、“積羽自沉舟”等,形象地說明了小事物的積累可以造成重大影響,強調了因果報應的必然性。同時,詩中也透露出一種順應天命、不爭強好勝的道家思想,反映了作者對世事無常的深刻理解和超脫態度。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人生和社會的深刻洞察。

樑有譽

明廣東順德人,字公實,號蘭汀。與歐大任等同學於黃佐,有詩名。嘉靖二十九年進士,除刑部主事。與李攀龍等結詩社,史稱後七子。因念母,稱病歸。杜門讀書,雖大吏至,亦不出見。卒年三十六。有《蘭汀存稿》。 ► 2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