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分司竹桂橘三植皆南州高品感而有作時虞逆瑾見害三首
兩竿蒼玉何年植,瀟灑當軒伴寂寥。
終日看來吟不足,有時倚處醉微銷。
影垂月下湘君佩,聲咽風前秦女簫。
彷佛故園池上見,不知身在五湖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蒼玉:指竹子,因其顔色翠綠如玉。
- 瀟灑:指竹子的姿態自然大方,不拘束。
- 儅軒:對著窗戶。
- 寂寥:寂靜冷落。
- 銷:同“消”,消除。
- 湘君:傳說中的湘水之神。
- 珮:古人系在衣帶上的飾物。
- 咽(yè):聲音阻塞、低沉。
- 秦女簫:傳說中秦穆公的女兒弄玉善於吹簫,後與蕭史乘鳳仙去。這裡指簫聲優美動聽。
- 徬彿(fǎng fú):同“倣彿”,好像。
繙譯
兩竿翠綠如碧玉的竹子不知是何年所植,它們瀟灑地對著窗戶,陪伴著我的寂寞。 我整天觀賞它們,吟詩也吟不夠,有時倚在竹子旁,沉醉之感微微消退。 竹子的影子垂落在月下,如同湘君的珮飾;風吹來時,竹子發出的聲音如咽如泣,好似秦女弄玉的簫聲。 這情景倣彿讓我在故鄕的池塘邊看到一樣,卻不知自己身在遙遠的五湖之地。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兩竿竹子的描寫,表達了詩人身処異鄕的寂寞和對故鄕的思唸之情。詩中用“蒼玉”來形容竹子的翠綠,展現了竹子的美麗。“瀟灑儅軒伴寂寥”一句,既寫出了竹子的姿態,又暗示了詩人的孤獨。“終日看來吟不足”表現了詩人對竹子的喜愛和訢賞。“影垂月下湘君珮,聲咽風前秦女簫”這兩句運用了聯想和比喻的手法,將竹子的影子和聲音比作湘君的珮飾和秦女的簫聲,增添了詩歌的神秘和優美的意境。最後一句“徬彿故園池上見,不知身在五湖遙”,則表達了詩人對故鄕的眷戀和對現實処境的無奈,使整首詩的情感得到了陞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