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同鄧君肅陳垣卿黃幼章陳士鵠樑仲登集黎惟仁山樓
晴窗閒共躡丹梯,一覽諸峯萬木低。
孤磬響聞天井外,殘鶯聲送夕陽西。
泉分石澗聊堪煮,酒有鄰家不用攜。
十載青藜曾共對,故人今已直金閨。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躡(niè):踩,踏。
- 丹梯:指高而陡的石級。
- 磬(qìng):古代打擊樂器,形狀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懸掛。
- 天井:指宅院中房與房之間或房與圍牆之間所圍成的露天空地。此処指山頂空曠的地方。
- 藜(lí):一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嫩葉可喫。此処指藜杖,柺杖。
繙譯
在晴朗的窗邊,我們悠閑地一同踏上紅色的石級,登樓遠望,看到衆多山峰,而周圍的樹木顯得低矮。 孤獨的磬聲在山頂空曠之処廻響,殘餘的黃鶯叫聲伴隨著夕陽西下。 山澗中的泉水可以分來煮茶,好在有鄰家的酒,不用自己攜帶。 曾經十年我們共同拿著藜杖相對而坐,如今老友已經在朝中擔任要職。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暮春時節,詩人與友人一同登山樓的情景。詩的首聯通過“晴窗”“丹梯”“諸峰”“萬木”等意象,營造出一種開濶、高遠的意境。頷聯以“孤磬響”和“殘鶯聲”烘托出甯靜而又略顯寂寥的氛圍,同時“送夕陽西”也暗示了時間的流逝。頸聯寫泉可煮茶,酒有鄰家提供,表現出一種閑適的生活情趣。尾聯則在廻憶過去與友人共同的經歷後,感慨如今友人已在朝中任職,流露出對時光變遷和友人境遇的感慨。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通過對景物的描寫和對友情的表達,傳達出詩人豐富的情感。
潘光統
潘光統,字少承,號滋蘭。順德人。明世宗嘉靖二十年(一五四一)貢生,入太學。授光祿寺署丞,遷京府通判。著有《滋蘭集》。明郭棐《粵大記》卷二四、清康熙《順德縣誌》卷七、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七九有傳。
► 36篇诗文
潘光統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杪春侍大人飮外祖方大將軍文鱗閣得斜字和俞福寧坤名韻 》 —— [ 明 ] 彭孫貽
- 《 庚戌三月赴官離松江道中 》 —— [ 宋 ] 曾豐
- 《 暮春同葉秀翀歐伯樑族叔遊羅浮至烏坭塘日晡訪孔唐之不值留宿園林 》 —— [ 明 ] 張穆
- 《 殘春感事十首 》 —— [ 元 ] 方回
- 《 賀新郎 · 其二清浪軒送春 》 —— [ 宋 ] 嚴仁
- 《 莫春感懷 》 —— [ 元 ] 張仲深
- 《 縣送春色口號 》 —— [ 明 ] 區越
- 《 暮春静明園雜咏 其一 》 —— [ 清 ] 弘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