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干別諸父昆弟

潞河濁如膠,去去孤帆系。 春風三月三,把袂別昆季。 上奉諸父行,相將水之裔。 酌酒三五行,骨肉多真意。 田園多荒蕪,天涯苦淹滯。 此路已可知,守拙性所肄。 學仕愧朝簪,學農足家世。 浮雲去不停,執手一相視。 勖哉臨岐心,百爾在敬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河干(hé gān):河邊。
  • 昆弟(kūn dì):兄弟。
  • 潞河(lù hé):水名,今稱白河,在北京市通州區。
  • (mèi):衣袖。
  • (yì):邊。
  • 淹滯(yān zhì):長期停留;拖延;久留。
  • (yì):學習,練習。
  • 朝簪(cháo zān):朝廷官員的冠飾,借指官員。
  • (xù):勉勵。

翻譯

潞河的水渾濁得如同膠一樣,我將孤帆系在岸邊,準備離去。 在春風吹拂的三月初三,我與兄弟們握手告別。 我侍奉着諸位父輩,一同走到水邊。 大家一起喝了三五杯酒,親人間充滿了真摯的情意。 田園大多荒蕪了,在天涯長久地漂泊滯留,讓人苦惱。 這條路的情況已經可以知曉,堅持樸實是我所修習的品性。 學習爲官愧對朝廷的官飾,學習務農足以支撐家族。 浮雲不停地飄走,我們執手相互對視。 相互勉勵啊,在這分別的時刻,各種事情都要謹慎小心。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潞河邊與諸位父輩和兄弟們分別的情景。詩中既表達了離別的不捨之情,又流露出對人生道路的思考和對親人間真摯情感的珍視。

首聯通過描寫潞河的渾濁和孤帆的繫留,營造出一種沉重的離別氛圍。頷聯點明瞭分別的時間和對象,「春風三月三」爲離別增添了一絲溫暖,而「把袂別昆季」則直接表達了與兄弟分別的悲傷。頸聯描述了與父輩們一同走到水邊飲酒的場景,體現出親人間的深厚情誼。

接下來,詩人感慨田園的荒蕪和自己在天涯的漂泊,表現出對生活的無奈和對家鄉的思念。同時,詩人也表明了自己堅守樸實品性的決心,認爲學習務農足以支撐家族,對人生道路有了自己的選擇和思考。

尾聯中,浮雲不停飄動的景象象徵着人生的無常,而執手相視和相互勉勵則表現出詩人對親人們的關愛和對未來的期許。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樸實,意境深遠,讓人感受到詩人在離別之際的複雜心情和對人生的深刻感悟。

劉宗周

劉宗周

明浙江山陰人,字起東,號念臺,晚改號克念子。萬曆二十九年進士,授行人。天啓元年爲儀制主事,歷右通政,以劾魏忠賢,削籍歸。崇禎元年召爲順天府尹,數上疏忤思宗意,遂謝病歸。八年再召授工部左侍郎,累擢左都御史,復以論救姜埰、熊開元革職歸。福王監國時,起故官,劾馬士英、高傑、劉澤清,爭阮大鋮不可用,不聽,遂告歸。南都亡,絕食二十三日卒,門人私諡正義。治理學以慎獨爲宗,力倡誠敬之說。曾築證人書院,講學於蕺山,人稱蕺山先生。有《周易古文鈔》、《聖學宗要》、《劉蕺山集》等。 ► 11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