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酬劉湛陸翰撰
君子有攸往,周道矢如直。
輿衛日以閒,輪轅豈徒飾。
是用鮮覆敗,危途自匡敕。
胡爲適千里,強弩無末力。
終虞駑鈍材,中道曠乃職。
先民有典型,儒跡不終熄。
願言後來人,聊從老馬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攸(yōu)往:有所往,有所去做的事。
- 矢如直:像箭一樣直,形容道路正直。
- 輿衛:車輿與衛士,泛指儀仗。
- 閒:同「嫺」,熟練。
- 輪轅:車輪與車轅,指代車輛。
- 徒飾:只是裝飾。
- 鮮覆敗:很少失敗。
- 匡敕(chì):糾正,告誡。
- 胡爲:爲什麼。
- 適千里:走千里路,這裏指前往遠方。
- 駑(nú)鈍材:遲鈍笨拙的人,自謙之詞。
- 中道:中途。
- 曠乃職:荒廢自己的職責。
翻譯
君子有所追求,前行的道路像箭一樣筆直。 儀仗隊伍日益熟練,車輛難道只是爲了裝飾? 因此很少遭遇失敗,在危險的路途上自我糾正告誡。 爲何要前往千里之外,強勁的弓弩到最後也會沒有力量。 始終擔心自己是遲鈍笨拙的材料,中途可能會荒廢自己的職責。 先輩們有榜樣典範,儒家的事蹟不會最終熄滅。 希望後來的人,姑且能從老馬那裏得到些見識。
賞析
這首詩以君子的追求開篇,強調了道路的正直和前行的決心。接着描述了儀仗的熟練和車輛的實際作用,以及在面對困難和危險時要自我警醒。詩人表達了對自己能力的擔憂,害怕在前行的過程中無法勝任職責。同時,詩中提到先輩的典型,表明儒家的精神和事蹟將得以傳承。最後,詩人希望後人能從經驗中汲取智慧。整首詩語言簡練,寓意深刻,表達了詩人對人生道路的思考和對後人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