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蕺歌
上山採蕺留山阿,衱蕺下山日午蹉。
回首白雲漫漫多,雲中仙吏脫佩珂。
停驂獨上舞婆娑,九秋鶴唳搖林柯。
孤亭高標白雲窩,俯臨萬井如星羅。
悠然懷古山之陂,右軍遺蹟今苔莎。
蓬蒿是處少經過,叩門不見羊與何。
止留清池浴鴐鵝,旌幹欲去道不呵。
北郭先生寤也歌,蕺山窈兮鐘山峨。
鐘山鳴琴聲相和,爲我洗耳清雲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蕺(jí):魚腥草。
- 山阿(ē):山的彎曲處。
- 蹉(cuō):本意是失足摔倒,這裏指時間過去。
- 仙吏:仙界的官吏,這裏可能指的是理想化的官吏形象。
- 佩珂(kē):玉佩。
- 驂(cān):駕車時位於兩旁的馬,這裏指騎着馬。
- 婆娑(pó suō):盤旋舞動的樣子。
- 唳(lì):鶴、雁等鳥高亢的鳴叫。
- 林柯:樹枝。
- 萬井:古代以八家一井,稱「井」,此處泛指鄉里。
- 陂(bēi):山坡,斜坡。
- 右軍:指王羲之,他曾官至右軍將軍,此處的遺蹟應是與他相關的事物。
- 苔莎(tái suō):苔蘚。
- 蓬蒿(hāo):泛指野草。
- 鴐(jiā)鵝:野鵝。
- 呵(hē):呵斥,阻止。
- 寤(wù):睡醒。
翻譯
上山採摘魚腥草,把它留在山彎處,採完魚腥草下山時,日頭已過中午。回頭望去,白雲悠悠繁多,雲中彷彿有仙吏解下玉佩。停下馬車獨自盤旋起舞,深秋的鶴鳴聲在樹枝間迴盪。孤亭高高聳立在白雲間,俯瞰着衆多如星羅棋佈的鄉村。悠然懷念那山坡上的古時遺蹟,右軍的遺蹟如今已佈滿苔蘚。野草遍地的地方少有人經過,敲門也不見羊祜(注:此處的「羊與何」可能是用羊祜與王獻之的故事,喻指尋訪不到知音)這樣的人。只留下清澈的池水供野鵝洗浴,舉着旌旗想要離去,道路也沒有阻礙。北郭先生睡醒後唱歌,蕺山幽深啊鐘山巍峨。鐘山的鳴響如同琴聲相互應和,爲我洗淨耳朵,在這青雲綠蘿間。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上山採蕺的經歷以及途中的所見所感。詩中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寫,如白雲漫漫、鶴唳林柯、孤亭高標、萬井星羅等,營造出一種悠遠、寧靜的意境。同時,詩人在詩中提到了雲中仙吏、右軍遺蹟、北郭先生等,增添了詩歌的歷史文化底蘊。詩人在欣賞美景的同時,也流露出對古人的懷念和對知音難覓的感慨。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將自然景色與歷史文化、個人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給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