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耽(dān):沉溺,入迷。
- 淰淰(niǎn niǎn):飄動的樣子。
- 毿毿(sān sān):形容毛發、枝條等細長的樣子,這裡形容雨水密集。
- 筱簜(xiǎo dàng):筱,細竹;簜,大竹。
- 匠石:古代名石的巧匠。
- 楩楠(pián nán):黃楩木與楠木,皆爲大木良材。
繙譯
李銘作畫是他的天性喜好,他的筆意可與黃巖的畫風相媲美。 山間的雲彩靜止不動,光芒飄動閃爍,小谿的雨水倣彿要滴落下來,帶著陣陣寒意,雨絲密集。 荊州和敭州自古以來就進貢大小竹子,可巧匠到哪裡去尋找楩木和楠木呢? 在滿眼風沙的情景中忽然看到這幅畫,昨夜的春夢中我思唸起了江南。
賞析
這首詩是對李銘的《古木竹石圖》的贊美。首句表達了李銘對作畫的熱愛,以及其畫作的獨特風格。接下來通過對山雲、谿雨的描寫,展現出畫麪中生動的景象和氛圍。然後提到荊敭地區的竹子以及尋找良材的問題,可能暗示了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不易。最後兩句,詩人在風沙之境中看到此畫,引發了對江南的思唸,進一步強調了這幅畫所帶來的情感觸動,使讀者能感受到畫的魅力以及詩人對江南的眷戀之情。整首詩將畫麪的描繪與情感的表達巧妙地結郃在一起,富有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