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自汪陂聞警登武山宿雲峯寺餘弟子野有詩依韻述懷

· 劉崧
西上雲峯一振衣,煙林風磴轉稀微。 巖前虎出日欲落,洞口龍眠雲乍歸。 秋意又催南國雁,客懷長戀北山薇。 淒涼不寐愁烽火,灑灑飛泉近竹扉。
拼音

所属合集

#六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陂(bēi):池塘湖泊。
  • 磴(dèng):石頭臺階。
  • 乍(zhà):忽然。
  • 南國雁:指南飛的大雁,常象徵思鄉之情。
  • 客懷:客居他鄉的情懷。
  • 北山薇:伯夷叔齊義不食周粟,隱於首陽山,采薇而食。後以「北山薇」代指隱居避世。

翻譯

向着西邊的雲峯攀登而上,抖抖衣裳,山間煙林裏的風聲與石頭臺階逐漸變得稀少微弱。 岩石前老虎出沒時太陽將要落下,山洞洞口那沉睡的龍似的雲彩剛剛飄歸。 秋意又催促着南飛的大雁,我這客居之人長久地眷戀着像北山薇一樣的隱居生活。 內心淒涼難以入眠,爲戰火烽火而憂愁,飛灑的泉水靠近竹門。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六月登上武山雲峯寺時的所見所感。詩中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寫,如「巖前虎出日欲落,洞口龍眠雲乍歸」,營造出一種神祕而幽靜的氛圍。同時,作者借「秋意又催南國雁,客懷長戀北山薇」表達了自己的思鄉之情和對隱居生活的嚮往,反映了他在動盪時期內心的不安和對和平的渴望。最後,「淒涼不寐愁烽火,灑灑飛泉近竹扉」則進一步強調了作者對戰亂的憂慮和對寧靜生活的嚮往,飛泉近竹扉的描寫也爲整首詩增添了一份清新之感。整首詩情景交融,意境深遠,表現了作者複雜的情感。

劉崧

劉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舉經明行修,授兵部職方司郎中,遷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謫輸作,尋放歸。十三年召拜禮部侍郎,擢吏部尚書。尋致仕歸。次年,復徵爲國子司業,卒於官。諡恭介。博學工詩,江西人宗之爲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詩文集》、《職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