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殉難十公用前韻太常磊齋吳公

淮南一別竹齋寒,再拜班荊話屢酸。 國難敢忘嫠婦緯,時危轉憶菜根盤。 身擔風紀綱常重,節自平生學問安。 白馬巖前懷舊處,臨風嗟嘆有千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嫠婦緯(lí fù wěi):嫠婦,寡婦;緯,織布的橫線。此處用來形容危難時刻,寡婦織布,辛苦維持生計,代表着在國難時也要盡力支撐。嫠,音「lí」。
  • 菜根盤:指粗茶淡飯,代表艱苦的生活。
  • 風紀綱常:指社會的道德規範和秩序。

翻譯

在淮南分別後,竹齋中充滿了寒冷的氣息,再次相見時,互相交談,心中屢屢泛起酸楚之感。國家面臨危難,怎敢忘記如嫠婦維持生計般的責任,時局危急時,更會想起那粗茶淡飯的艱苦生活。自身肩負着維護社會道德規範和秩序的重任,而氣節來自於平日裏的學問修養,使人內心安寧。在白馬巖前懷念過去的地方,迎着風嘆息,心中有千般感慨。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吳公的敬仰與懷念,以及對國家危難的憂慮和對自身責任的認知。首聯通過描述分別後的寒冷感受和再次相見的酸楚,奠定了整首詩的情感基調。頷聯則體現了在國難和時危之際,人們應該不忘責任,保持艱苦樸素的作風。頸聯強調了肩負風紀綱常的重要性,以及氣節與學問修養的關係。尾聯通過在白馬巖前懷舊,抒發了心中的萬千感慨。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沉,情感真摯,表現了詩人的憂國憂民之情和對高尚品德的追求。

劉宗周

劉宗周

明浙江山陰人,字起東,號念臺,晚改號克念子。萬曆二十九年進士,授行人。天啓元年爲儀制主事,歷右通政,以劾魏忠賢,削籍歸。崇禎元年召爲順天府尹,數上疏忤思宗意,遂謝病歸。八年再召授工部左侍郎,累擢左都御史,復以論救姜埰、熊開元革職歸。福王監國時,起故官,劾馬士英、高傑、劉澤清,爭阮大鋮不可用,不聽,遂告歸。南都亡,絕食二十三日卒,門人私諡正義。治理學以慎獨爲宗,力倡誠敬之說。曾築證人書院,講學於蕺山,人稱蕺山先生。有《周易古文鈔》、《聖學宗要》、《劉蕺山集》等。 ► 11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