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秋十八詠秋柳

太白旄頭夜並高,胡兒牧馬過臨洮。 連營百道傳烽火,飛檄三邊插羽毛。 光迸流星穿雁塞,氣纏寶匣吼龍刀。 捷書早達蓬萊殿,立馬千門念正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旄頭:古代用犛牛尾裝飾的旗子。
  • 胡兒:指北方的少數民族。
  • 臨洮:地名,在今甘肅省。
  • 烽火:古代邊防報警的煙火。
  • 飛檄:迅速傳遞的軍令。
  • 三邊:指邊疆的三個方向。
  • 羽毛:指插在軍令上的羽毛,表示緊急。
  • 光迸:光芒四射。
  • 雁塞:指邊塞,因常有雁飛過而得名。
  • 寶匣:裝寶劍的匣子。
  • 龍刀:指寶劍。
  • 捷書:報告勝利消息的書信。
  • 蓬萊殿:指皇帝的宮殿。
  • 立馬:停馬。

翻譯

夜空中,太白星旁的旄頭星高高升起,北方的胡人騎兵在臨洮附近放牧馬匹。百道烽火接連不斷地在邊防線上傳遞,緊急的軍令在三邊迅速傳遞,上面插着表示緊急的羽毛。光芒四射的流星穿過邊塞,寶劍在匣中發出龍吟般的吼聲。勝利的消息早已傳到皇帝的宮殿,我停馬在千門萬戶的城門前,心中正感到勞頓。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邊疆戰事的緊張氣氛和戰士的英勇。通過「旄頭夜並高」、「胡兒牧馬過臨洮」等句,展現了邊疆的遼闊與戰事的緊迫。詩中「連營百道傳烽火」、「飛檄三邊插羽毛」生動描繪了戰時的緊急狀態。結尾的「捷書早達蓬萊殿,立馬千門念正勞」則表達了戰士對勝利的渴望和對家鄉的思念。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滿了邊塞詩的豪邁與悲壯。

鄧雲霄

明廣東東莞人,字玄度。萬曆二十六年進士。授長洲知縣,官至廣西參政。有《冷邸小言》、《漱玉齋集》、《百花洲集》等。 ► 25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