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前三日對雪時值聖母萬壽與陳裕所同賦禁用雪套

黯黯嚴寒旅思催,香醪獸炭對銜杯。 慈雲偏向蓬萊繞,寶雨遙從佛國來。 六管浮灰將變律,千門殘笛暗驚梅。 欲觀淨土琉璃界,更上西風百尺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黯黯:形容天氣陰沉。
  • 旅思:旅途中的思緒。
  • 香醪:美酒。
  • 獸炭:製成獸形的炭,用以取暖。
  • 慈雲:比喻佛教中慈悲的雲。
  • 蓬萊:神話中的仙山。
  • 寶雨:佛教中指佛說法時,天降的甘露。
  • 佛國:佛教中的極樂世界。
  • 六管:古代用來觀測節氣變化的儀器。
  • 浮灰:指六管中的灰,隨節氣變化而浮動。
  • 變律:指節氣的變化。
  • 千門:形容門戶衆多。
  • 殘笛:斷斷續續的笛聲。
  • 驚梅:指笛聲驚動了梅花,暗示梅花即將開放。
  • 淨土:佛教中的極樂世界。
  • 琉璃界:佛教中指極樂世界的境界。
  • 百尺臺:高臺。

翻譯

陰沉的嚴寒催促着旅途中的思緒,我與陳裕所一同對着美酒和獸形炭火舉杯。慈祥的雲彩彷彿圍繞着仙山蓬萊,寶雨似乎從佛國遙遠地降臨。六管中的灰即將指示節氣的變化,千家萬戶中傳來的斷斷續續的笛聲,暗暗驚動了即將開放的梅花。我想要觀賞那淨土般的琉璃世界,便更上一層樓,站在百尺高臺上,迎着西風。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冬至前三日的雪景,以及與友人共飲的情景。詩中運用了豐富的佛教意象,如「慈雲」、「寶雨」、「佛國」、「淨土」和「琉璃界」,營造出一種超脫塵世的氛圍。同時,通過對自然景象的細膩描繪,如「六管浮灰」、「千門殘笛」和「驚梅」,表達了詩人對節氣變化的敏感和對梅花開放的期待。結尾的「百尺臺」則象徵着詩人對更高境界的嚮往。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和宗教的深刻感悟。

鄧雲霄

明廣東東莞人,字玄度。萬曆二十六年進士。授長洲知縣,官至廣西參政。有《冷邸小言》、《漱玉齋集》、《百花洲集》等。 ► 25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