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秋朔日張仲師移舟過訪鏡園小酌

枕石聽潮倦送迎,客來乘興小舟輕。 佔星地接賢人裏,倒屣心傾國士名。 酒薦園蔬因市遠,風敲竹徑入談清。 欲知同調相憐意,試聽嚶鳴好鳥聲。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仲秋:秋季的第二個月,即農曆八月。
  • 朔日:農曆每月的第一天。
  • 張仲師:人名,具體身份不詳。
  • 鏡園:地名或園林名。
  • 鄧雲霄:明代詩人,本詩作者。
  • 枕石:枕着石頭,形容休息或沉思。
  • 聽潮:聽海潮聲,常用來形容閒適或思考。
  • 佔星:古代通過觀察星象來預測吉凶的一種活動。
  • 倒屣:形容急忙迎客,典出《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原意是因急忙迎客而倒穿鞋。
  • 國士:國中才能最優秀的人物。
  • 酒薦:以酒款待。
  • 園蔬:園中的蔬菜。
  • 市遠:市集較遠。
  • 竹徑:竹林間的小路。
  • 談清:談話清晰,指談話內容高雅、有深度。
  • 同調:指志趣相投的人。
  • 嚶鳴:鳥鳴聲,常用來形容和諧美好的聲音。

翻譯

在仲秋的第一天,我枕着石頭,聽着潮水的聲音,感到有些疲倦,不再忙碌地迎接客人。這時,張仲師乘着輕舟來訪,我因他的興致而感到高興。我們的住所靠近賢人聚集的地方,我急忙迎接他,心中對他的國士之名十分傾慕。由於市集較遠,我們只能用園中的蔬菜和酒來款待他,風從竹林小徑吹來,使得我們的談話更加清晰高雅。想要知道我們這些志趣相投的人是如何相互憐惜的,只需聽聽那和諧美好的鳥鳴聲即可。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仲秋時節,詩人與友人張仲師在鏡園相聚的情景。詩中通過「枕石聽潮」、「小舟輕」、「倒屣心傾」等意象,展現了詩人閒適的生活態度和對友人才華的敬仰。後兩句以「酒薦園蔬」、「風敲竹徑」進一步以自然景物襯托出兩人交談的清雅,結尾的「嚶鳴好鳥聲」則巧妙地以鳥鳴喻示兩人心靈的共鳴和深厚的友情。整首詩語言清新,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友情的珍視和對閒適生活的嚮往。

鄧雲霄

明廣東東莞人,字玄度。萬曆二十六年進士。授長洲知縣,官至廣西參政。有《冷邸小言》、《漱玉齋集》、《百花洲集》等。 ► 25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