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州陳節判叔銘過臨淮惠紫團參一本作詩貽吳教授
上黨人蔘五葉齊,紫團山頂碧雲西。
來尋金線重樓草,教斸丹厓五色泥。
具體宛然分手足,按方時許入刀圭。
懸知上藥無炮炙,解使仙翁壽域躋。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潞州:古地名,今山西省長治市一帶。
- 節判:古代官職名,負責司法審判。
- 叔銘:人名,陳節判的字。
- 臨淮:古地名,今安徽省鳳陽縣一帶。
- 紫團參:一種名貴的中藥材,產自紫團山。
- 金線重樓草:一種草藥名。
- 斸(zhú):挖掘。
- 丹厓:紅色的山崖。
- 五色泥:五彩斑斕的泥土。
- 具體:這裏指人蔘的形態。
- 刀圭:古代量取藥末的器具名。
- 懸知:預知,料想。
- 炮炙:中藥的炮製方法。
- 壽域:長壽的境地。
翻譯
在潞州,陳節判叔銘經過臨淮時,贈予我一本珍貴的紫團參,這參生長在紫團山的西邊,那裏的碧雲繚繞。他來尋找金線重樓草,教導我在紅色的山崖上挖掘五彩斑斕的泥土。人蔘的形態宛如人形,彷彿有手有腳,按照藥方,它可以被精確地切割成藥末。我預知這種上等藥材無需經過複雜的炮製過程,就能幫助仙翁達到長壽的境地。
賞析
這首作品描述了陳節判叔銘贈予作者紫團參的情景,並讚美了紫團參的珍貴與功效。詩中通過對紫團參生長環境的描繪,展現了其珍貴與稀有。同時,通過對人蔘形態的比喻,表達了對其藥效的期待。最後,詩人預言這種藥材無需複雜炮製即可發揮其神奇功效,體現了對自然藥物的信任與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