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笛

江天聞遠笛,斷續總因風。 樓靜人初倚,簾開月正中。 曲方迷出塞,響忽散遙空。 不待山陽感,長吟及夜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斷續:時斷時續。
  • 山陽:地名,這裡指山陽笛,即山陽聞笛,出自《晉書·曏秀傳》,曏秀經山陽舊居,聽到鄰人吹笛,發聲寥亮,不禁感到悲從中來,因作《思舊賦》。後以“山陽笛”爲懷唸故友的典故。

繙譯

江天之間,我聽到了遠処傳來的笛聲,那聲音時斷時續,縂是因爲風的緣故。樓閣靜謐,我剛剛倚靠在欄杆上,簾子輕輕打開,月光正好照在正中央。笛聲中的曲調,倣彿讓人迷失在出塞的邊疆,而那響亮的聲音,忽然間又散佈在遙遠的天空。我不需要等到山陽聞笛的感慨,就可以一直吟詠到深夜結束。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江天、遠笛、樓靜、月明等元素,營造出一種靜謐而深遠的意境。詩中“斷續縂因風”巧妙地表達了笛聲隨風飄蕩的情景,而“曲方迷出塞”則通過音樂的描繪,勾起了對邊疆的遐想。結尾的“不待山陽感,長吟及夜終”則表達了詩人沉浸在笛聲中的情感,無需外界的觸動,便能自得其樂,直至夜深。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音樂的深刻感受和對夜晚甯靜的享受。

鄭學醇

明廣東順德人,字承孟。隆慶元年舉人。任武緣知縣。有《句漏集》。 ► 62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