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洗耳:原指洗耳朵,比喻不願聽、不願問世事。
- 懷沙:指懷念沙洲,比喻隱居或避世。
- 簪紱:古代官吏的冠飾,比喻官職、權位。
- 薜蘿:指薜荔和女蘿,兩種植物,常用來比喻隱士的服飾或居所。
- 舒嘯:放聲長嘯,形容心情舒暢。
- 滄浪:指江河,也用來形容水色清澈。
- 觀空:佛教用語,指觀察事物的空相,即一切事物都是空幻不實的。
- 水月:水中月影,比喻虛幻的景象。
- 乘流:隨波逐流,比喻順應自然。
- 住著:佛教用語,指執着於某一事物。
- 玉壺:比喻清淨無染的心境。
翻譯
我洗耳不願聽世事,懷念沙洲獨自清靜。 誰知在權位之中,也能有隱士的情懷。 在清晨的江河上放聲長嘯,觀察空幻的水月明。 順應自然,無執着,自在地行走在清淨的心境中。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嚮往和對世俗的超脫。詩中,「洗耳」、「懷沙」等詞語體現了詩人對塵世的厭倦和對清靜生活的渴望。而「簪紱內,不異薜蘿情」則巧妙地表達了即使在官場之中,詩人也能保持隱士的心態。後兩句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進一步抒發了詩人順應自然、超脫物慾的豁達情懷。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高潔的情操和超脫的人生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