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關山

隴雲低合水分流,羌笛高吹月滿樓。 乍客關山生遠夢,自憐旌節到邊州。 雪消長阪黃昏度,水浸幽汀綠草抽。 聞說此方泉作酒,寧將駐馬勸箜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隴雲:指隴山(今甘肅一帶)上空的雲。
  • 羌笛:古代羌族的一種樂器,常用於邊塞詩中,象徵邊疆的荒涼和思鄉之情。
  • 旌節:古代官員出使或鎮守邊疆時所持的標誌,這裏指詩人自己。
  • 長阪:長長的斜坡。
  • 幽汀:幽靜的水邊平地。
  • 箜篌:古代的一種彈撥樂器,形狀似豎琴。

翻譯

隴山上的雲低垂,水流分叉,羌笛聲高亢,月光灑滿樓臺。 初次客居關山,夢見遠方,自憐身負旌節來到邊州。 雪已消融,黃昏時跨過長阪,水邊幽靜的平地上綠草抽芽。 聽說這裏的泉水能釀成酒,寧願停下馬,勸人彈奏箜篌。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邊塞的荒涼與思鄉之情。詩中,「隴雲」、「羌笛」、「旌節」等詞語,都帶有濃厚的邊塞特色,表達了詩人在邊疆的孤獨與對家鄉的思念。後兩句通過自然景色的描寫,展現了邊塞的寧靜與生機,同時「聞說此方泉作酒,寧將駐馬勸箜篌」則透露出詩人對邊塞生活的適應與豁達,體現了詩人在艱苦環境中的樂觀態度。

趙貞吉

明四川內江人,字孟靜,號大洲。以博洽聞,最善王守仁學。文章雄快。嘉靖十四年進士。授編修。遷國子司業。俺答薄京城,大言不可訂城下之盟,當宣諭諸將,監督力戰。貞吉合帝旨,立擢左諭德,監察御史,奉旨宣諭諸軍。爲嚴嵩所中傷,廷杖謫官。後累遷至戶部侍郎,復忤嵩奪職。隆慶初起官,歷禮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頗思改弦易轍,而與高拱不協,遂乞休歸。卒諡文肅。有《文肅集》。 ► 4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