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園篇爲劉百世賦園傍湖水故名
誰家池館好乘涼,正憶臨流一漱芳。騎馬紅塵元市郭,入門綠野變江鄉。
江鄉亂水侵花徑,淡掃明湖開曉鏡。河伯軒窗忽倒翻,鮫人簾戶相輝映。
空闊望霏微,盤龍昨夜歸。綵鸞雲外舞,金鵲影中飛。
地爲玉匣天爲蓋,霧幌霞綃無粉繪。寶靨平分楊柳眉,菱花半罥芙蓉帶。
一片寒光散夕陰,四規氣色自蕭森。夷則會聞沉井底,玄冥今見出江心。
井底與江心,依希通貝闕。玳瑁高臺能□風,珊瑚小架偏橫月。
澄明天水兩相和,黛斂亭亭洛浦波。雨過似經神女照,煙消恍被仙人磨。
御溝流出帝城東,知有清輝接魏宮。已佔湖光燕市外,何須敕賜剡川中。
季真風調如之子,水鏡先生差可擬。炯炯虛襟照膽肝,泠泠雅韻無塵滓。
留賓杯酒泛漣漪,風急臺高冷浸肌。座上恐逢蒼水使,檐前休掛白龍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漱芳:品味芬芳。
- 元市郭:原本的市集。
- 江鄉:水鄉。
- 河伯:古代傳說中的水神。
- 鮫人:神話中的水中生物,能織綃。
- 霏微:朦朧不清的樣子。
- 金鵲:金色的喜鵲。
- 四規:四方。
- 夷則:古代音律之一,此處可能指某種樂器或音樂。
- 玄冥:古代神話中的水神。
- 貝闕:用貝殼裝飾的宮闕,指水中宮殿。
- 玳瑁:一種海龜,其甲殼可做裝飾。
- 珊瑚:海洋生物,其骨骼可形成珊瑚礁。
- 黛斂:深色的眉毛。
- 洛浦:洛水之濱,傳說中洛神所在之地。
- 御溝:皇宮中的水溝。
- 季真:人名,可能指某位風雅之士。
- 水鏡先生:指清透如水鏡的人。
- 泠泠:清脆的聲音。
- 塵滓:塵埃和雜質。
- 蒼水使:神話中的水神使者。
- 白龍皮:可能指某種珍貴的皮革。
翻譯
誰家的池館最適合乘涼?正想着在流水邊品味芬芳。原本的市集被紅塵覆蓋,一進入門內,綠野變成了水鄉。
水鄉中,花徑被亂水侵襲,明亮的湖水在早晨像鏡子一樣清晰。河伯的軒窗突然倒翻,鮫人的簾戶與之相互輝映。
空闊的視野中,朦朧不清,昨夜盤龍歸來。綵鸞在雲外舞動,金鵲在影中飛翔。
地如玉匣,天如蓋,無粉繪的霧幌霞綃。寶靨與楊柳眉平分,菱花半掛在芙蓉帶上。
一片寒光散佈在夕陽下,四方的氣色顯得蕭瑟森嚴。夷則的音樂似乎沉入井底,玄冥的水神出現在江心。
井底與江心,彷彿通向貝闕。玳瑁高臺能吹來風,珊瑚小架偏橫月。
清澈的天水相互和諧,深色的眉毛如洛浦的波濤。雨過之後,似乎經過神女的照耀,煙消雲散,彷彿被仙人磨過。
御溝流出帝城東,知道有清輝接續魏宮。已經佔據了湖光在燕市之外,何須敕賜在剡川中。
季真的風調如同這個人,水鏡先生也差不多可以比擬。明亮的虛襟照見膽肝,清脆的雅韻無塵滓。
留客的杯酒泛起漣漪,風急臺高冷浸肌膚。座上恐怕會遇到蒼水使,檐前不要掛白龍皮。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靠近湖水的園子,通過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語言,展現了園中的美景和清涼的氛圍。詩中運用了許多神話和傳說中的元素,如河伯、鮫人、盤龍等,增添了神祕和奇幻的色彩。同時,通過對自然景色的細膩描繪,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清涼之地的嚮往。整體上,詩歌語言優美,意境深遠,給人以清新脫俗之感。
鄧雲霄的其他作品
- 《 花朝集山人錢簡棲宅夜飲王百穀同賦 》 —— [ 明 ] 鄧雲霄
- 《 登潼關城樓二首 》 —— [ 明 ] 鄧雲霄
- 《 宿州清明三首 》 —— [ 明 ] 鄧雲霄
- 《 泛舟次日翊文復攜四妓小演湛碧蓬時暑甚不雨來獻負約不至末句戲嘲之二首 》 —— [ 明 ] 鄧雲霄
- 《 夏日邀洪約吾賞荔辭以病足投詩賦酬因遣絳衣一隊趣訂後期 》 —— [ 明 ] 鄧雲霄
- 《 偶讀東坡海外寄人書雲某到貶所半年百凡粗遣更不能細說大約似靈隱天竺和尚退院後却住一個小村院于折足鐺中糙罨米飯吃便過一生也得令人絕倒戲成三絕以效希調 其一 》 —— [ 明 ] 鄧雲霄
- 《 人日小集鏡園時梨花川茶盛開同右庭洞虛伊吾古民賦二首 》 —— [ 明 ] 鄧雲霄
- 《 杪秋夜雨 》 —— [ 明 ] 鄧雲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