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癸丑:古代干支紀年法中的一個年份,具體對應公曆哪一年需要根據上下文推算。
- 冬至:二十四節氣之一,通常在每年的12月21日或22日,標誌着冬季的開始。
- 瀧上:瀧,音[lóng],指急流的水。瀧上即水流湍急的地方。
- 行役:指因公務或戰爭而遠行。
- 閉關:原指關閉關口,不與外界通商或交往,這裏可能指冬至時節的某種習俗或狀態。
- 灘瀧:指水流湍急的河灘。
- 剝復:《易經》中的兩個卦名,剝代表剝落,復代表恢復,這裏指事物的循環往復。
- 浮生:指人生,含有生命短暫、世事無常的意味。
翻譯
在不得不遠行的日子裏,卻正值閉關自守的時節。 水位下降,灘瀧顯得更加險峻,風勢強勁,船隻行進緩慢。 誰會在這時候爲我的衣袖添線? 徒然讓鬢邊的白髮更顯眼。 事物的興衰循環無窮無盡, 短暫的人生中,我只能自我懷疑。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在冬至日遠行途中的感慨。詩中,「水落灘瀧險,風高舟楫遲」描繪了旅途的艱難,而「誰添繡裏線?空長鬢邊絲」則抒發了對時光流逝和人生無常的感慨。最後兩句「剝復無窮盡,浮生只自疑」深刻反映了作者對生命循環和人生意義的深刻思考。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