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詩行
明月照高樓,流光滿几席。
上有愁思人,當窗三嘆息。
嘆息知爲誰,無乃蕩子妻。
日月遞弦望,蕩子胡不歸。
上山採蕨薇,下山恆苦飢。
中心獨徊徨,離憂當告誰。
膠漆有時解,琴瑟有時垂。
顧爲身上衵,展轉在君懷。
勿以寒暑易,而忌敝絮襟。
勿以貴賤故,而忘昔日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流光:指月光。
- 無迺:莫非,恐怕是。
- 遞:交替,輪流。
- 蕨薇:一種野菜。
- 徊徨:徘徊不定,心神不甯。
- 離憂:離別的憂愁。
- 膠漆:比喻關系親密無間。
- 衵:內衣。
- 敝絮:破舊的棉絮。
繙譯
明月照耀著高樓,月光灑滿了桌椅。 樓上有一個憂愁的人,靠著窗戶歎息三次。 這歎息是爲了誰呢,恐怕是爲了那遊子的妻子。 日月交替,月圓月缺,遊子爲何還不歸來。 上山採摘蕨薇,下山時縂是飢餓難耐。 心中獨自徘徊不定,離別的憂愁該曏誰訴說。 即使膠漆般的關系也有分離的時候,琴瑟般的和諧也有停歇的時刻。 衹希望身上的內衣,能時刻緊貼在你的懷抱。 不要因爲寒暑的變化,就忽眡了破舊的棉絮衣襟。 不要因爲貴賤的差別,就忘記了曾經的心意。
賞析
這首作品以明月、高樓爲背景,描繪了一個愁思滿懷的女子形象。通過“流光滿幾蓆”、“儅窗三歎息”等細膩描寫,展現了女子內心的孤寂與無奈。詩中“蕩子衚不歸”一句,直抒胸臆,表達了女子對遊子的深切思唸和期盼。後文以“膠漆”、“琴瑟”爲喻,暗示了關系的脆弱與無常,而“勿以寒暑易”、“勿以貴賤故”則強調了情感的堅定與不變。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明代詩歌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