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四首

山人放棹金昌郊,虎寺銜杯蒲筍餚。 衆嶺盤迴赤日動,千林駘蕩青霞交。 接䍦倒著紫巖下,如意清揮翠壑坳。 遠公蓮社我將入,煙堂石室新誅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放棹:放船,划船。
  • 金昌:地名,具體位置不詳,可能指某個風景優美的地方。
  • 虎寺:指虎丘山上的寺廟。
  • 銜杯:飲酒。
  • 蒲筍餚:以蒲草和竹筍爲原料的菜餚。
  • 盤迴:曲折迴旋。
  • 赤日:烈日。
  • 駘蕩:舒緩盪漾。
  • 青霞:青色的雲霞,比喻山林間的霧氣。
  • 接䍦:古代的一種頭巾。
  • 如意:一種器物,常用於指揮或表示願望。
  • 翠壑:青翠的山谷。
  • :山間的低窪處。
  • 遠公:指晉代高僧慧遠,此處借指高僧。
  • 蓮社:佛教中的一個組織,此處泛指佛教團體。
  • 誅茅:割除茅草,指開闢居住地。

翻譯

山中的隱士在金昌郊外放船,虎丘山上的寺廟裏,我品嚐着蒲草和竹筍做成的美味。羣山曲折迴旋,烈日當空,千林之間,青色的雲霞緩緩交織。我頭戴接䍦,在紫色的岩石下倒着戴,手持如意,在青翠的山谷低窪處清揮。我想要加入遠公的蓮社,新開闢的煙堂石室,正是在這裏割除茅草而成。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在虎丘山中的隱逸生活,通過「放棹」、「銜杯」等動作,展現了其閒適自在的生活態度。詩中「衆嶺盤迴」、「千林駘蕩」等句,生動地描繪了山中的自然景色,而「接䍦倒著」、「如意清揮」則表現了作者超脫塵世的姿態。最後,作者表達了對佛教生活的嚮往,希望通過加入蓮社,找到心靈的歸宿。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和宗教生活的熱愛與追求。

黃省曾

明蘇州府吳縣人,字勉之,號五嶽。黃魯曾弟。通《爾雅》。嘉靖十年,以《春秋》魁鄉榜,而會試累不第。從王守仁、湛若水遊,又學詩於李夢陽,以任達跅弛終其身。有《西洋朝貢典錄》、《擬詩外傳》、《客問》、《騷苑》、《五嶽山人集》等。 ► 9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