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文公書光風霽月四大字平章燕公將搆亭灤陽以此爲扁

· 鄭潛
宇宙自風月,千年猶一心。 典型尊道統,翰墨照儒林。 芹泮香生席,薇垣月滿襟。 將歸灤水上,堂構表登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光風霽月:形容雨過天晴時萬物明淨的景象。
  • 平章:古代官名,相當於宰相。
  • 燕公:指燕國的公侯。
  • 搆亭:建造亭子。
  • 灤陽:地名,今河北省灤縣。
  • :匾額。
  • 宇宙:指天地間。
  • 典型:典範,楷模。
  • 道統:指儒家學說的傳承系統。
  • 翰墨:指書寫或繪畫。
  • 儒林:指儒家學者羣體。
  • 芹泮:古代學宮前的水池,代指學府。
  • 香生席:形容學府中書香四溢。
  • 薇垣:古代官署名,這裏指官府。
  • 月滿襟:形容月光灑滿衣襟,也比喻學識淵博。
  • 堂構:指建築物的結構和佈局。
  • 表登臨:作爲登高望遠的標誌。

翻譯

天地間的風月景色,歷經千年依舊如一,人們對此心存敬仰。 尊崇的典範體現了儒家道統的傳承,書寫下的文字照亮了儒學界。 學府中書香四溢,官府裏月光灑滿衣襟。 即將回到灤水之濱,建造亭子作爲登高望遠的標誌。

賞析

這首作品讚美了儒家文化的傳承與永恆,通過「光風霽月」這一意象,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美景和儒家學說的雙重敬仰。詩中「典型尊道統,翰墨照儒林」凸顯了儒家文化的典範地位和深遠影響。結尾提到在灤陽建亭,不僅是對自然美景的欣賞,也是對儒家文化的一種傳承和弘揚。

鄭潛

元明間徽州歙縣人,字彥昭。元時,官至海北廉訪司副使。後寓居福州懷安,買田建義學,以教育後進。又立白苗、陽岐二渡,買田供舟子生計,人稱鄭公渡。入明,起爲寶應縣主簿,遷潞州同知。有《樗庵類稿》。 ► 19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