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關和田文舉憲幕留題

· 鄭潛
庾嶺行來見故關,居庸北去復南還。 年光荏苒宦遊倦,旅況蕭條詩句慳。 每憶樓船臨海上,豈期繡斧出雲間。 畏途何日氛埃淨,歸去林泉學駐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庾嶺:即大庾嶺,位於今江西省大餘縣南。
  • 居庸:即居庸關,位於今北京市昌平區西北。
  • 荏苒:時間漸漸過去。
  • 宦遊:指在外做官或遊歷。
  • 旅況:旅途中的境況。
  • :少,這裏指詩句不多。
  • 樓船:有樓的大船,古代多用於作戰。
  • 繡斧:指高官的儀仗。
  • 氛埃:塵埃,比喻世俗的紛擾。
  • 駐顏:保持容顏不衰老。

翻譯

行至大庾嶺,我見到了故關,從居庸關北去又南返。 歲月匆匆,我已厭倦了在外做官的遊歷,旅途中的境況蕭條,詩句也少。 每每回憶起在海上指揮樓船的情景,哪裏想到會有高官的儀仗出現在雲間。 面對這艱難的旅途,何時才能塵埃落定,紛擾平息? 我渴望歸去,隱居林泉,學習保持容顏不老的方法。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旅途的疲憊和對歸隱生活的嚮往。詩中,「庾嶺」、「居庸」等地的提及,勾勒出了作者漫長的旅途路線,而「宦遊倦」、「旅況蕭條」則直抒胸臆,表達了作者對奔波生活的厭倦。後兩句通過對「樓船」和「繡斧」的回憶與對比,展現了作者對過去輝煌與現今落寞的感慨。結尾的「歸去林泉學駐顏」則是對平靜生活的深切渴望,體現了作者對世俗紛擾的厭倦和對自然寧靜生活的嚮往。

鄭潛

元明間徽州歙縣人,字彥昭。元時,官至海北廉訪司副使。後寓居福州懷安,買田建義學,以教育後進。又立白苗、陽岐二渡,買田供舟子生計,人稱鄭公渡。入明,起爲寶應縣主簿,遷潞州同知。有《樗庵類稿》。 ► 19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