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鄧子方

· 鄭潛
雲鶴去山人不遠,近聞覆在西來山。 瑤琴夜弄江月白,綵筆醉灑湘雲斑。 四海交遊成阻隔,平生嗜好只清閒。 何時過我論心曲,林下柴扉晝不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雲鶴:指仙鶴,常用來比喻高潔、超脫世俗的人。
  • 山人:指隱居山林的人,這裏指鄧子方。
  • 瑤琴:古代一種美玉製成的琴,泛指精美的樂器。
  • 綵筆:指繪圖或書寫用的彩色筆。
  • 湘雲斑:指用綵筆描繪出的雲彩圖案,斑斕多彩。
  • 四海:泛指天下,全國各地。
  • 清閒:清靜閒適,沒有世俗的紛擾。
  • 心曲:內心深處的想法和感受。
  • 林下柴扉:指隱居在林中的簡樸住所。

翻譯

仙鶴飛去,山中隱士並不遙遠,最近聽說他又回到了西邊的山中。夜晚,他用瑤琴彈奏,江上的月亮顯得格外明亮,醉酒後用綵筆揮灑,繪出斑斕的湘雲。四海之內,朋友們的交往變得困難,而我一生所好,只是這份清靜閒適。不知何時你能來訪,與我共論心事,那時林中的柴門將晝夜不閉。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嚮往和對友人的思念。詩中「雲鶴去山人不遠」描繪了隱士的超然形象,而「瑤琴夜弄江月白」和「綵筆醉灑湘雲斑」則通過音樂和繪畫的藝術形象,展現了隱士高雅的生活情趣。後兩句則抒發了詩人對友情的珍視和對清靜生活的渴望,期待與友人共敘心曲,體現了詩人淡泊名利、追求心靈自由的情懷。

鄭潛

元明間徽州歙縣人,字彥昭。元時,官至海北廉訪司副使。後寓居福州懷安,買田建義學,以教育後進。又立白苗、陽岐二渡,買田供舟子生計,人稱鄭公渡。入明,起爲寶應縣主簿,遷潞州同知。有《樗庵類稿》。 ► 19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