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題王仲肅書方畫壁

· 鄭潛
野石層層立翠螺,幽篁蒼樹晚煙多。 夢迴渾作江南看,滿壁秋聲落澗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次韻:和別人的詩,並按照其韻腳作詩。
  • 王仲肅:人名,可能是詩人的朋友或同代文人。
  • 翠螺:形容山石的顏色和形狀,像翠綠的螺殼。
  • 幽篁:幽深的竹林。
  • 蒼樹:老樹,指樹齡較大或樹皮蒼老的樹木。
  • 晚煙:傍晚時分的炊煙或霧氣。
  • 夢迴:夢醒後。
  • 渾作:完全當作。
  • 江南:中國南方的一個地區,以其風景秀麗著稱。
  • 滿壁:整面牆壁。
  • 秋聲:秋天的聲音,如落葉聲、風聲等。
  • 澗阿:山澗的彎曲處。

翻譯

山野間的石頭層層疊疊,宛如翠綠的螺殼,幽深的竹林和蒼老的樹木間,傍晚的煙霧繚繞。夢醒後,我完全將其當作江南的景色來欣賞,整面牆壁上彷彿傳來了秋天的聲音,落在了山澗的彎曲處。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山野的靜謐景色,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詩中「翠螺」、「幽篁」、「蒼樹」等意象生動描繪了山間的自然風貌,而「晚煙多」則增添了一抹朦朧美。後兩句通過「夢迴渾作江南看」表達了詩人對江南風景的嚮往,而「滿壁秋聲落澗阿」則巧妙地將聽覺與視覺結合,營造出一種深秋的蕭瑟氛圍,使讀者彷彿能聽到秋天的聲音,感受到秋天的氣息。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熱愛和嚮往。

鄭潛

元明間徽州歙縣人,字彥昭。元時,官至海北廉訪司副使。後寓居福州懷安,買田建義學,以教育後進。又立白苗、陽岐二渡,買田供舟子生計,人稱鄭公渡。入明,起爲寶應縣主簿,遷潞州同知。有《樗庵類稿》。 ► 197篇诗文